2022年第三屆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舉辦期間,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發布報告《跨國公司在中國:全球供應鏈重塑中的再選擇》。報告指出,盡管近年來,中國製造業低成本競爭優勢有所弱化。但報告認為,勞動生產率是決定一國經濟是否具有未來增長性的標誌性指標,而這方面,中國是全球勞動生產率增長最快的國家,年均增長率達6.7%,高於全球平均增速5.1個百分點。此外,中國在國際物流供應鏈優勢及創新應用能力方面持續增強。

報告數據顯示,2016-2020年中國製造業月工資年均增長率為9.84%,既高於美國(3.77%)、日本(0.75%)、 韓國(1.60%)等發達國家,也高於越南(4.54%)、印度(1.47%)等發展中國家。從絕對數來看, 2020年,美、韓、日等發達國家製造業月均工資分別為中國的4.8、3.8和2.6倍,越南、印度等發展中國家製造業月均工資僅為我國的1/3、1/5。與主要國家相比,中國在工業用水價格與天然氣價格方面略有優勢,但工業用地價格為越南的2.8倍、印度的3倍。

但是,中國在勞動生產率、數字化轉型、基礎設施、市場規模等方面的高性價比優勢日漸凸顯,同時,隨着中國政府持續實施一系列改革開放和轉型發展的政策舉措,中國在供應鏈綜合效能、創新應用場景、開放型經濟體制等方面將形成供應鏈競爭新優勢,對跨國公司投資中國仍具有較強吸引力。

此外,報告認為,勞動生產率是決定一國經濟是否具有未來增長性的標誌性指標,是現代供應鏈效能水平的重要體現。根據世界勞工組織統計,中國是全球勞動生產率增長最快的國家,年均增長率達6.7%,高於全球平均增速5.1個百分點。2021年,中國勞動生產率達16512美元/人,也顯著高於越南(3905美元/人)、印度(6688美元/人)和印度尼西亞(9151美元/人)等地。

中國國際物流供應鏈優勢持續增強。全球港口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前10名的港口當中,中國分別占了8席和7席。主要港口平均作業時間明顯優于國外主要港口。2022年5月我國集裝箱港船舶平均的在港時間、 在泊時間分別是1.98天、1.04天,明顯低於國外主要集裝箱港口平均水平的3.3天和2.4天。

在創新應用能力方面,中國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已經由1.9%提升至2.4%,基本上達到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疫情前)2.5%的平均水平。我國在新生產要素上也具備明顯優勢。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統計,截至2021年,中國數據產生量約占全球數據產生量的23%,位列全球第一。

責任編輯:程向明]
資料來源:  香港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