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雄生先 (法律)

王世雄 (陈冯吴律师事务所(CFN Lawyers)合伙人)

王律师拥有广泛的商业及企业融资的丰富经验,特别擅长公开招股、并购、监管和合规事宜等 事务。

王律师在多伦多大学取得商业学士学位,于 2006 年在香港城市大学取得法学学士学位及于 2008 年在香港大学取得法学专 业证书。王律师于 2010 年在香港取得执业资格,并从一家国际 性律师事务所加盟陈冯吴律师事务所。

王律师也同时兼任香港上市公司秘书(股份代号:1676),同时亦是一名注册会计师。他在在取得香港律师资格之前,他曾在香港一家国际会计师事务 所的审计部工作七年。

王律师為不同的上市專案提供意見,包括百得利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代號:6909)港交所上 市項目、东软教育科技有 限公司(股份代號:9616)港交所上市專案、嘉宏教育科技有限公 司(股份代號:1935)港交所上市項目、美臻集团 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號:1825)港交所 上市項目, 以及信源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股份代號:1748)港交所上市項目。


廣東構建知識產權大保護格局 充分發揮港澳調解員專長

中新社廣州4月13日電 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活力,不斷吸引着海內外先進企業和人才。在知識產權方面,廣東正在構建知識產權大保護格局。

數據顯示,五年來,廣東法院審結各類知識產權案件76.14萬件。涉知識產權案件數量多,從另一方面也體現出了經濟活動的活躍。

「65%的案件可以快速化解,速裁案件可在45天審結,當庭宣判率超80%。對涉知識產權糾紛案件,推行繁簡分流、速裁快審。」據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有關負責人介紹,廣東法院已與市場監督管理局等多部門聯合打造知識產權司法與行政協同的大保護格局。

目前,廣東正加強與港澳協作,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體系,給港澳知識產權人才提供了大舞台。

去年,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成功調解案件2964件,調解成功數創歷年新高。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唯一一家知識產權審判專門法院,該院港澳籍調解員發揮着獨特優勢。

澳門調解員王愛民從2006年起從事商標代理業務。她說:「我在澳門的業務已經摸到了天花板,畢竟澳門市場體量有限。」

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廣州實有各類市場主體315.55萬戶。面對這個體量,王愛民看到了機遇。2021年,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調解中心總部在廣州開發區落成,她即帶領澳門團隊進駐。

在內地出生,成年後在澳門定居生活,還在英國、美國工作生活過的王愛民,不僅熟悉內地及澳門法律,還有內地律師資格證,曾成功參與調解涉港澳知識產權糾紛。她認為,粵港澳在知識產權方面的深入合作,能夠更好地推動知識產權糾紛化解邁上新台階。

除了聘請港澳籍調解員,廣州知識產權法院還積極擴大調解「朋友圈」,與香港國際調解中心、澳門世界貿易中心仲裁中心溝通聯絡,並引進各類人民調解組織、國際商事調解組織加入法院特邀調解名冊。去年,廣東知識產權糾紛調解中心在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揭牌成立。截至目前,共有24個調解組織入駐。

記者從廣州知識產權法院獲悉,高通、蘋果、三星等跨國科技企業和華為、TCL等內地高科技龍頭企業已把該院作為解決糾紛的「優選地」。

近年來,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先後在廣東的中山、佛山、東莞等地高新區和產業聚集地設立巡迴審判法庭和訴訟服務處,開展遠程立案、巡迴審判、委託調解等訴訟服務。

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副院長黎熾森稱,該院將借鑑學習國際先進調解經驗,加強對粵港澳大灣區司法創新實踐,從源頭上預防和化解知識產權糾紛,構建知識產權大保護格局。(中新社記者 方偉彬)

責任編輯:  楊穎婕
資料來源:  香港商報

中國「非居民跨境辦稅」場景上線 無需赴華亦可辦稅

 

中國國家稅務總局10日公布,「非居民跨境辦稅」場景已在全國各地電子稅務局同步上線。

有些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沒有機構、場所,但取得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需要在中國申報繳稅。在「非居民跨境辦稅」場景上線前,這類非居民企業辦理跨境涉稅業務需要入境或委託代理人到中國稅務部門辦理,往往費時費力。

今後,身處國外的非居民企業通過中國的電子稅務局,在網上即可全流程快速辦理相關業務,並可選擇銀聯、雲閃付、跨境匯款等多種方式在境外完成繳稅,真正實現「一次不用來」。

英國辛德福投資有限公司是首批嘗鮮的境外非居民企業,公司財務人員Lam Ho Wang通過廣東省電子稅務局成功辦理了股權轉讓涉稅業務,並順利繳納了50餘萬元人民幣企業所得稅。他說,「原本準備從英國飛到中國辦理涉稅事宜,現在在國外就能直接登錄中國的電子稅務局完成注、申報和繳稅,整個過程都有智能引導和自動計算,方便、省時省力,體驗感好」。

近年來,中國持續優化稅收國際營商環境,打造「用戶全覆蓋、辦稅無國界」的國際化電子稅務局。「非居民跨境辦稅」場景是國家稅務總局今年在全國範圍內推廣上線的首個創新場景。

該場景上線後,全球非居民企業可以通過「郵箱注、證件上傳、人工核對」方式,遠程完成中國辦稅「實名認證」,並被賦予全國唯一的身份碼和「一戶式」身份檔案,登錄全國各省區市的電子稅務局,辦理申報繳稅等涉稅事項,實現「一地注賦碼,全國互認通行」。稅務部門還實現了要素化引導式申報、數碼化智能化場景化辦稅,並提供雙語辦稅、免填單和「國際匯稅通」智能稅款計算器等服務,讓跨境稅收服務越來越便利。

責任編輯:  趙桐曲
資料來源:  香港商報

中外律師事務所3月14日起可在深圳前海實行聯營

廣東省司法廳近日印發《廣東省司法廳關於在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開展中外律師事務所聯營試點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將於3月14日正式實施。

《實施辦法》分為六部分,共29條,明確了符合條件的中國律師事務所可以與符合條件的外國律師事務所,按照協議約定的權利和義務在前海合作區內實行聯營,以分工協作方式,向中外客戶分別提供涉及中國和外國法律適用的法律服務,或者合作辦理跨境和國際法律事務。

中國律師事務所申請參與聯營試點,應當具備下列條件:成立滿5年;採用合夥形式;有專職執業律師50人以上;具有較強的法律服務能力,內部管理規範;最近三年內未受過行政處罰或者行業處分;近三年內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及律師隊伍保持相對穩定;總所設在廣東省內,或者設在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且在廣東省內設立分所。其中,中國律師事務所分所不得作為聯營一方的主體申請聯營。

外國律師事務所申請聯營,應當具備下列條件:在其本國合法設立,並且沒有因違反律師職業道德、執業紀律受過處罰;已在廣東省設立代表機構滿3年,或者已在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代表機構滿3年且已在廣東省設立代表機構,已設立的代表機構近3年內未受過中國監管部門的行政處罰。其中,外國律師事務所駐華代表機構不得作為聯營一方的主體申請聯營。

廣東省司法廳介紹,前海是目前廣東獲准開展中國律師事務所與外國律師事務所聯營試點的唯一地區。試點工作的開展將有利於進一步提升前海法律事務對外開放水平,吸引和聚集更多優秀的境外法律服務人才來粵執業,打造廣東涉外法律服務高地。

責任編輯:  趙桐曲
資料來源:  香港商報

深圳個人破產法規開創多個全國首例 審理各類型個人破產首案

今天(3月1日),我國首部個人破產法規《深圳經濟特區個人破產條例》(《條例》)正式施行,以及全國首家個人破產事務管理機構——深圳市破產事務管理署(以下簡稱「破產署」)成立迎來兩周年。

改革大幕拉開的兩年間,深圳從「破冰」開始勇闖,探索個人破產案件審判權與破產事務管理權分離,深圳中院審理了一批具有典型意義的個人破產案件,破產署掛牌、落地、運行,個人破產制度在深圳從無到有,「為誠實而不幸」的人按下人生「重啟鍵」,改革的路子越走越寬。在個人破產這片曾經的「無人區」中,鮮活生動、有示範價值的深圳模式越來越鮮明,越來越完善。

審理各類型個人破產首案積累司法經驗

2月27日,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布一批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破產審判典型案例,其中,全國首個個人破產清算案——呼某個人破產清算案入選。該案的典型意義在於,從法律效果來看,呼某案的成功辦理,確定豁免制度的範圍標準,為個人破產制度實踐發展積累了具有參考價值的示範案例。從社會和經濟效果來看,該案在個案層面向社會公眾清晰展示了個人破產制度在防範債務人惡意破產、逃避債務方面深思熟慮的規則設計,彰顯了讓「誠實但不幸」的債務人獲得經濟重生機會的個人破產制度理念。

個人破產制度改革試點是時代賦予深圳的重要改革任務,也是深圳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生需求。

2021年3月1日《條例》實施後,深圳中院堅持「以重整和解類再建型破產為主導,以清算類分配型破產為兜底」,重視發揮個人破產制度的拯救功能,促進誠信債務人的經濟再生。先後審結梁某某個人破產重整案、張某某個人破產和解案、呼某某個人破產清算案、魏某某個人破產委託和解案等一批典型案例,這些案例均為各自領域內的全國首例,實現《條例》的全面適用,在全國範圍內產生重要影響。

隨着個人破產改革的穩步推進,深圳不斷完善個人破產審判「深圳模式」,同步辦案、同步總結,通過制度規範將改革成果固定下來,形成可推廣、可複製的深圳經驗。中國政法大學破產法與企業重組研究中心研究員陳夏紅評價說,個人破產制度在深圳「破冰」,為全國性制度構建提供參考。

推出多個全國率先打造深圳模式

1月份,深圳公證處辦理了深圳市首宗個人破產管理人人選搖號公證,全程直播搖號過程,最終搖出相應個人破產案件首選管理人、備選管理人各3家。這一做法的形成源於破產署推出的一項重要的全國率先——出台國內首部個人破產管理人名冊管理辦法。

去年12月中旬,《深圳市個人破產管理人名冊》發布,38家粵港澳大灣區中介服務機構、2家長三角律師事務所納入其中,新受理的個人破產案件可採用公證搖號等方式選拔管理人。

「這是探索個人破產審判權與事務權相分離的重要改革舉措,開創了政府機構為加強管理人管理建章立制的先河。」破產署相關負責人表示,管理人在個人破產案件辦理中承擔着債權審查、財產調查、破產財產分配執行等多項重要職責,是破產案件辦理的重要依托。

兩年來,破產署探索形成十餘項制度創新。

個人破產制度是一項新生事物,涉及內容專業,普通市民如何知曉這項制度?

面對巨大的債務壓力,市民李女士在填報材料時,有幾筆債務始終無法釐清,講述破產原因經過時一度情緒崩潰,工作人員耐心引導、悉心安撫。李女士離開時,由衷地對工作人員說了聲:「謝謝你們」。

破產署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陸續有市民上門諮詢,個人破產申請條件有哪些?怎麼提交申請?申請受理後,生活會受到什麼影響……這樣的問題被問得最多。因此,破產署優化服務舉措,探索建立了個人破產申請前輔導機制。去年6月1日至今,編印讀本、組建專業團隊,工作人員和法律援助律師提供諮詢服務,進行個人破產申請前輔導集中講解,以及一對一面談答疑,有效提升了個人破產申請審查效率,這也是國內首個個人破產申請前輔導項目。

防範欺詐服務高質量發展大局

個人破產制度為「誠實而不幸」的債務人提供救濟,同時也必須防範個人破產欺詐行為,避免個人破產程序被濫用。深圳從立法設計、司法實踐到制度配套,全面加強反破產欺詐機制建設。

截至目前,破產署陸續上線個人破產信息公開平台,建立個人破產欄目、開通政務新媒體,向社會公開個人破產信息359宗,通過廣泛監督提升破產辦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同時,破產署不斷推進與各部門信息平台互聯互通,進一步降低個人破產信息查詢成本。2022年5月起,深圳在個人破產領域可使用市民政局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系統;2022年10月,深圳市司法局與市國資委、市市場監管局聯動,2023年1月中旬,「破產企業信息查詢系統」上線試運行。

2021年8月18日,深圳中院會同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破產事務管理署共同出台《關於建立破產信息共享與狀態公示機制的實施意見》,建設全國首個全面整合企業、個人的破產信息、信用信息的聯動共享公開機制。以意見為起點,法院與政府職能部門分別圍繞破產審判信息、債務人信用信息、破產事務辦理信息,建立深度多向的破產信息共享機制,高效、及時、準確公示企業和個人債務人的市場退出狀態。

2022年5月17日,深圳破產法庭發布《加強個人破產申請與審查工作的實施意見》,旨在規範個人破產申請,防範破產欺詐行為。

隨着個人破產配套制度陸續出台,助力破產制度、破產程序在陽光下運行,「法院審判+機構管理+管理人執行+公眾監督」四位一體的個人破產事務辦理體系的大樹日益枝繁葉茂。

●深圳中院堅持「以重整和解類再建型破產為主導,以清算類分配型破產為兜底」,重視發揮個人破產制度的拯救功能,促進誠信債務人的經濟再生。個人破產制度在深圳「破冰」,為全國性制度構建提供參考

●出台國內首部個人破產管理人名冊管理辦法。38家粵港澳大灣區中介服務機構、2家長三角律師事務所納入其中,新受理的個人破產案件可採用公證搖號等方式選拔管理人

●建設全國首個全面整合企業、個人的破產信息、信用信息的聯動共享公開機制,助力破產制度、破產程序在陽光下運行 (深圳特區報記者 林清容 張燕)

責任編輯:  楊穎婕
資料來源:  香港商報

粵併購交易數量全國第一

  儘管面對複雜的經濟形勢與疫情衝擊,廣東省引領國民經濟復蘇,全年併購交易保持活動,據羅兵咸永道的數據顯示,2022年,廣東省已披露併購交易金額高達4,342億元,併購交易數量達2,233筆,交易數量繼續保持全國第一,其中絕大部分發生在大灣區內地九市。

羅兵咸永道中國併購諮詢服務合夥人張銳表示:「在2022年,廣東省內併購交易市場繼續呈現活躍狀態,平均每天發生約6宗交易。約4,342億元的併購交易規模位居全國第二,在全國併購交易總額中佔據了領先的份額。交易金額排名靠前的行業包括有領先製造業、新能源產業、信息科技、醫療醫藥健康等,這顯示出廣東省的產業結構正朝着高端、高新、高質的方向迭代,加速開創廣東省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

3.jpg

大灣區併購活躍新能源受追捧

「大灣區九市」的併購交易金額和數量在全省總額的佔比分別達到95%和97%,相關城市的交易金額和數量分別達4,135億元和2,169筆。

伴隨「十四五」規劃等系列文件的發布以及「雙碳」的大趨勢,廣東省新能源與礦業領域持續受到關注,產業發展再上台階。2022年廣東省能源領域併購交易達97筆共約386億元,相比2021年的39筆約101億元的規模有了質的飛躍。

廣東省內億元以下,億元至十億,以及十億以上等三個交易價格區間的併購交易數量均位列全國第一,合計交易數量佔全國整體的17.3%。羅兵咸永道中國併購諮詢服務合夥人陳曦月表示,2022年省內大額交易呈現「規模大」、「數量多」、「投資主體多元」的特徵,眾多行業各類型併購交易百花齊放,其中汽車產業鏈、高端製造、IT及信息化、新能源等領域備受投資者青睞。堅實的產業基礎、優質的營商環境以及活躍的資本市場推動灣區城市持續領跑全國併購交易市場,為經濟復蘇以及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記者 黃裕勇)

責任編輯:  嚴燕紅
資料來源:  香港商報

羅兵咸:去年中國併購交易總額跌破5000億美元 預計今年以國內交易為主導

羅兵咸永道今日(23日)發布的《2022年中國企業併購市場回顧與2023年前瞻》顯示,2022年中國併購交易總額跌至4,858億美元,為自2014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較2021年下降20%。其中私募股權基金交易金額連續第二年佔比接近交易總額的一半。

羅兵咸永道中國內地及香港金融併購交易服務主管合夥人陳宣統表示,該行預期中國內地併購交易,短期內將以本地交易為主導,但海外投資的需求亦將有所增加,尤其是對亞太地區的投資。

QQ截图20230223165257.jpg

羅兵咸永道亞太區交易服務主管合夥人鮑德暐表示,觀察到內地最近採取多項刺激投資措施,加上疫情限制措施鬆綁,料將推動併購市場回暖。他相信,隨着二級市場估值的提高,投資者的信心亦將會逐步恢復。

QQ截圖20230223164244.jpg

去年併購交易八年內最低

2022年超大型併購交易(單宗10億美元以上)大幅減少,僅發生了54宗,僅佔歷史年均水平的一半,其中與國企、國企改革相關的交易達35宗(2021 年有22 宗)。

2022年國內戰略投資者的交易額同比下降19%,跌勢雖被近年來如火如荼的國企改革交易彌補,但仍觸及2014年以來最低水平。幾乎所有行業的交易額都出現了下降,只有與工業相關的交易額出現了一些上升,其中不乏基於國企改革、國資驅動的產業升級、資產重組以及大型國企集團之間的整合。國內併購交易的重點行業很大程度上受國家政策影響,因此工業品行業因產業升級成為主要增長點,而高科技(比如科技、互聯網類)、房地產、消費品近年走勢下降。

2022年私募股權基金交易額儘管同比下降了23%,但仍是佔比最大的類別。私募股權和風險投資基金的退出總量也持續走高,加速回籠其不斷累積的歷史投資。總體而言,2022年中國資本市場有所放緩。中概股監管環境的變化直接導致美股IPO退出陷入困境,而香港股市也表現疲軟,估值較低;深圳和上海科創板仍保持着私募股權公司IPO退出市場的主導地位,北交所成為新的退出渠道。

羅兵咸永道全球跨境服務中國主管合夥人黃耀和表示:「雖然2022年國內併購交易持續下降,短期內大規模反彈可能性也不大,但是我們觀察到中央政府鼓勵外商投資重點行業,以及自2022年11月開始,各地地方政府已積極『出海』推行跨境投資和貿易發展計劃,此舉從長期來看將推動中國併購市場的回暖,我們相信投資者的信心將會逐步恢復,市場情緒也將得到改善。」

QQ截圖20230223164251.jpg

中企海外併購亞洲市場成重點

2022年境外併購交易活動繼續停滯不前。按行業劃分的境外併購交易分析顯示,中國買家對能源和電力、高科技和醫療保健行業有着濃厚的投資興趣。就交易量而言,中資對於美國和歐洲仍保持興趣,亞洲成為第二大對外投資目的地。

2023年有一些積極的影響因素出現,包括新冠疫情限制措施被取消後,一些積壓的併購需求反彈;政府採取新措施對某些房地產企業進行風險化解,放鬆對互聯網經濟的限制;中概股政策有一些小進展,中國在美上市企業地位將出現一些正向突破;IPO市場可能更活躍,公開市場估值大幅上升將有利於併購交易市場的恢復;財務投資者的待投資金整體保持創紀錄水平,以及伴隨的投資壓力也會有助於併購市場回暖;由新冠疫情和地緣政治導致的各種經濟失調也將引發交易和轉型活動,包括與破產重組有關的活動;更活躍的A股上市公司之間的併購交易,尤其是由國資推動和控制的上市公司交易等。

羅兵咸永道中國併購諮詢服務合夥人范龍弋表示:「隨着中國新冠疫情後重新開放,我們將會看到一些併購交易起色,但在某種程度上,市場的回暖需要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預計2023年中國併購交易在短期內將以國內交易為主導,海外併購交易將出現激增,亞太地區、中東地區或將成為首選目的地。2023年全年的併購交易數據將接近2022年,2023年上半年可能較弱,但下半年較強。」(記者 黃裕勇)

責任編輯:  程向明
資料來源:  香港商報

國際調解院籌備辦公室今日在港成立 李家超:具有標誌性意義

在中央人民政府的鼎力支持下,國際調解院籌備辦公室的成立儀式今日(16日)於香港法律樞紐舉行。籌備辦公室是根據中國與有關國家在去年所簽署的《關於建立國際調解院的聯合聲明》(《聯合聲明》),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以開展建立國際調解院的籌備工作。

籌備辦公室的成立是推動以和諧友好的方式通過調解解決國際爭議的一項重大國際倡議。國際調解院預計是一個由各方共同協商建立的常設多邊政府間國際組織,並為解決國際爭端提供友好、靈活、經濟、高效的調解服務,為和諧及和平的國際關係作出貢獻。籌備辦公室主任為孫勁博士,並將組織建立國際調解院公約的國際談判及推動國際調解的應用。

多位《聯合聲明》簽署國的政府官員以及本地政要,包括來自法律界和主要爭議解決機構的代表,均出席了成立儀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王毅為籌備辦公室的成立致信。外交部部長秦剛、《聯合聲明》簽署國各國代表、行政長官李家超、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特派員劉光源,以及律政司司長林定國資深大律師均在成立儀式上致賀辭。

微信图片_20230216185027.jpg

在中央人民政府的鼎力支持下,國際調解院籌備辦公室的成立儀式16日於香港法律樞紐舉行。圖示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成立儀式通過視像致辭。

行政長官李家超視像致辭時表示,國際調解院由中國和多個國家共同發起建立,將為國際爭議提供友好、靈活、經濟、便捷的調解服務,並為解決國際爭議提供一個新平台。籌備辦公室落戶香港法律樞紐,具有標誌性意義。舉辦今天活動的法定古蹟,曾經是香港特區終審法院的所在地,現在與附近位於香港核心商業區的一些建築物共同構建成香港法律樞紐。這個法律樞紐由香港本地、地區性和國際性法律相關組織使用,籌備辦公室也將設於法律樞紐內,與其他組織發揮協同效應。

李家超指出,在香港設立國際調解院籌備辦公室,充分體現三個特點。第一,體現國家對香港的信任和支持。第二,體現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第三,體現香港專業服務能為全球法律和爭議解決服務作出的貢獻。香港的法治評分在亞洲位居前列,法律制度穩健,擁有優秀的法律及爭議解決人才,是全球受歡迎的爭議解決服務中心。他表示,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相信香港必定能為國際調解院的成長提供最佳的土壤。

律政司司長表示,籌備辦公室在香港特區成立,充分體現了國家大力支持香港在「一國兩制」下保持獨特地位。建立國際調解院對香港作為國際法律和爭議解決服務中心的長遠發展極為重要,特區政府一定會盡最大努力協助籌備辦公室的工作。律政司司長感謝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及《聯合聲明》簽署國的堅定支持和信任,標誌着對香港作為亞太區國際法律和爭議解決服務中心投下信任一票。

律政司期待並將支持國際調解院的最終成立,以推動及應用調解以解決各類國際爭議。(圖源:政府新聞處)

頂圖圖說:一眾嘉賓在成立儀式合照。

微信图片_20230216185046.jpg

外交部部長秦剛在成立儀式通過視像致辭。

微信图片_20230216185102.jpg

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特派員劉光源在成立儀式致辭。

微信图片_20230216185125.jpg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在成立儀式致辭。

微信图片_20230216185146.jpg

(左起)國際調解院籌備辦公室主任孫勁博士、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特派員劉光源和律政司司長林定國主持國際調解院籌備辦公室揭牌儀式。

責任編輯: 朱劍明
資料來源:  香港商報

大灣區首個深港跨境「N+1」知識產權證券化項目落地河套

 2月14日,位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舒糖訊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收到來自香港的首筆知識產權融資,標誌着首個深港跨境知識產權證券化項目完成深港兩地資金募集並正式落地。這是深圳市福田區依托香港鏈接國際金融資源,創新境外資金便利跨境渠道,幫助「高人力成本、高研發投入、輕資產」初創型科技企業化解融資難、融資貴的又一全新解題思路。

隨着深港科創力量不斷入駐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企業研發實力強、產品科創屬性高,但商業化落地見效慢的問題逐漸顯現,給企業財務可持續性帶來了一定的壓力。深圳市福田區加快「中央創新區」建設,深入開展「助企行」活動,依托河套福保園區黨群陣地優勢,成立金融功能型黨支部,以人才創新成果為聚合點,統籌深圳高新投、工行深圳分行、工銀亞洲、平安證券、南方知識產權運營中心等境內外機構,創新推出了「公募+私募」「境內+境外」的「N+1」知識產權綜合融資新模式,賦能科創企業高質量發展。

據深圳市高新投集團有限公司相關項目團隊介紹,「N」指的是N家合作區科技型中小企業,在境內按公募架構完成證券化募資。深高新投將高新投小貸公司向N家企業發放的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及附屬擔保權益打包,在境內以公募的形式,到深交所發行並申請掛牌上市。1月19日,境內公募部分在深交所正式發行,幫助元戎啟行、鯤雲科技、雁聯計算系統、通銳微等8家境內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達5,800萬元,在福田區科技、人才主管部門提供的優惠政策補貼和全力推動下,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相比貸款基礎利率(LPR)有較大幅度下降。

河套福保園區金融功能型黨支部書記、工行深港科創支行行長周群勝介紹,「1」是合作區科創企業舒糖科技在香港按私募架構完成證券化募資。由工行深圳分行落實知識產權「在岸」收益權受讓,並通過跨境反擔保與工銀亞洲建立跨境「知識產權」增信,為ADD inc(舒糖香港母公司)在香港獲取融資提供信用支撐,最後由舒糖科技將所獲融資在其專項外債額度內以外債形式入境,本次融資額度200萬元,可依需分批使用,在不計入政府補貼的情況下融資成本相比貸款基礎利率(LPR)已有較大下降。這也是福保街道通過成立金融功能型黨支部,黨建引領推動組合創新的一次落地實踐,未來依托深港兩地還將鏈接到更多世界優質的金融資源,為合作區企業持續賦能。

據悉,舒糖訊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於2015年成立,是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港澳背景創新企業,主要聚焦研發無創血糖監測可穿戴設備,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發展事務署的推動下,獲批成為國家外管局外債便利額度試點企業。舒糖科技首席執行官、香港青年何耀威告訴記者,河套合作區區位優勢明顯,深港科創人才雙城生活無縫銜接,「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商流和法製、稅製、科研體製、園區管理體製」的系統化、集成化政策框架體系化推進,讓這裏的科創項目和人才享受著兩地政策支持的疊加便利。他表示,依托創新資源支持,舒糖科技新款健康智能穿戴設備在推向市場後,迅速達成兩萬出貨量,2022年獲得兩家上市公司註資,並與多家機構開展深度合作。此次成為以知識產權實現跨境融資的「首吃螃蟹」企業,我們摘得享受深港兩地金融資源的「選擇權」,將為公司下一步高水平技術創新、快速開拓海內外市場和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河套合作區作為深港科技創新合作的前沿陣地,知識產權證券化創新工作正當其時。此次落地的首個深港跨境「N+1」知識產權證券化項目創新境內外融資模式,以科創企業知識產權為金融標的,盤活企業輕資產,突破傳統融資方式的限製,給人才創新成果賦予金融屬性,為人才密集型企業「知識變現」探索出有效途徑。同時,首創境內公募和境外私募雙向同步發行,也搭建了深港跨境金融資源整合優化的可行架構,為合作區內更多科創企業資金跨境便利流通,實現財務資源全球優化調度整合提供了可行方案,這也是河套合作區依托外債便利試點改革探索「五流四製」中資金跨境便利的可行路徑。據悉,接下來福田區將持續推進聯動探索,將跨境知識產權證券化試點範圍進一步擴大,努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跨境融通的河套樣板。  (記者姚誌東 通訊員 余詩雯)

頂圖: 圖舒糖訊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創始人(受訪者提供)

責任編輯: 楊眉
資料來源:  香港商報

2021年中國版權產業增加值達8.48萬億 佔GDP7.41%

國家版權局官微2月15日消息,近日,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完成「2021年中國版權產業經濟貢獻」的調研報告。調研顯示:2021年中國版權產業的行業增加值為8.4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92%;佔GDP的比重為7.41%,比2020年提高0.02個百分點。2021年,中國版權產業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在恢復發展平穩運行中堅持創新驅動,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黨的十九大以來,國家版權局和地方版權行政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中國版權產業高質量發展。從2017年至2021年,中國版權產業的行業增加值從6.08萬億元人民幣增長至8.48萬億元人民幣,產業規模增幅39.43%;從對國民經濟的貢獻來看,中國版權產業佔GDP的比重由2017年的7.35%增長至2021年的7.41%,提高0.06個百分點;從年均增長率來看,五年間中國版權產業行業增加值的年均增長率為8.67%,高於同期全國GDP年均名義增長率0.23個百分點。版權產業規模穩步擴大,對全國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

調研顯示:2021年,得益於我國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和疫情防控,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演藝演出等行業進一步得到恢復,尤其是以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電子信息製造業等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增長比較迅速,對版權產業經濟貢獻的拉動作用較為明顯。2021年中國核心版權產業的行業增加值突破5萬億元,達5.3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74%,佔全國GDP的比重為4.68%,佔全部版權產業的63.10%,對版權產業發展的貢獻最為顯著。

中國版權產業穩中有進,有力地落實了「六穩」「六保」任務,在援企穩崗幫扶就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2021年,我國版權產業的城鎮單位就業人數為1617.19萬人,在全國城鎮單位就業總人數中的比重為9.50%。中國版權產業對外貿易穩中向好,2021年中國版權產業的商品出口額為4576.10億美元,同比增長17.72%,佔全國商品出口總額的比重為13.61%,連續多年在全國商品出口總額中的比重穩定在11%以上。(新華社資料圖)

責任編輯: 趙桐曲
資料來源:  香港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