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正全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雙區」以及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建設,攜手香港、澳門加快建設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在19日舉行的廣東省「雙區」建設新聞發布會上,廣東省發改委主任、大灣區辦主任鄭人豪在談到大灣區建設時透露,2021年大灣區經濟總量約12.6萬億元(下同:人民幣),比2017年增長約2.4萬億元;進入世界500強企業25家,比2017年增加8家;廣東省現有高新技術企業超6萬家,其中絕大部分都在粵港澳大灣區,比2017年淨增加了2萬多家。
三地科技創新資源集聚 粵區域創新能力連續五年全國居首
建設國際科創中心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最重要領域之一,當前,粵港澳推進協同創新,三地科技創新資源加快集聚,推動創新載體沿廣深港、廣珠澳「兩廊」和深圳河套、珠海橫琴「兩點」布局,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影響力顯著增強。
在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大灣區已布局了國家實驗室,即深圳的鵬城實驗室和廣州實驗室。此外,大灣區還建有10家廣東省實驗室、30家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20家粵港澳聯合實驗室。在吸引國外高端人才到粵港澳大灣區從事科技創新方面,廣東正全面落實大灣區個人所得稅15%的優惠政策,截至2021年底,已經共受理申請人數超過2萬人,申請補貼金額超過55億元。
廣東省科技廳副廳長梁勤儒以數據展示了大灣區創新成果:2021年,廣東區域創新綜合能力排名連續五年蟬聯全國第一;大灣區的孵化器、眾創空間全國最多;2021年廣東研發經費支出超3800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GDP)比重達3.14%;廣東發明專利有效量、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等重要的創新指標位居全國首位;「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蟬聯全球第二位。
「灣區通」工程實現三地「軟聯通」
為助力粵港澳三地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不斷深化,廣東正着力推進「灣區通」工程,以實現大灣區營商環境持續優化,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有序推進,職業資格認可、標準銜接範圍持續拓展,港澳居民來粵生活發展更加便利。
鄭人豪介紹說,在營商環境方面,廣東基本實現與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目前港澳企業在法律、會計、建築等領域投資營商享受國民待遇;隨着「深港通」、債券「南向通」、「跨境理財通」等措施落地實施,大灣區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有序推進;3000多名港澳專業人士取得內地註冊執業資格;首批「灣區標準」清單制定,涵蓋食品、粵菜等23個領域70項標準;「港澳藥械通」試點實施;大灣區內地符合條件的醫療機構可按規定使用已在港澳上市的藥品和醫療器械;隨着「灣區社保通」政策落地,截至2021年底,港澳居民在粵參加養老、失業、工傷保險累計達27.92萬人次。
目前,大灣區(內地)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港澳居民政策落實落地,累計超過1000人次的港澳居民報考,首批考取港澳居民已聘用到崗。廣東建成「1+12+N」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孵化基地體系,累計孵化港澳項目超過2300個、吸納港澳青年就業達3400餘人。
「軌道上的大灣區」加快形成
如果說,「灣區通」工程實現三地「軟聯通」,那麼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則是實現粵港澳三地「硬聯通」,其中大灣區的軌道交通建設就是其中的重要成果。
隨着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等標誌性工程建成運營,大灣區鐵路運營里程近2500公里,「軌道上的大灣區」加快推進,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基本形成。
為破解珠江東西兩岸的交通瓶頸,目前,大灣區已建成4條公路跨江通道以及1條鐵路通,在建4條,分別是佛莞城際鐵路、獅子洋通道、深江鐵路、深中通道。此外,「十四五」期間規劃建設2條,分別是蓮花山通道、中南虎城際,遠期規劃1條為大型的綜合性通道(伶仃洋通道)。
在談到「軌道上的大灣區」建設時,鄭人豪表示,現在粵港澳大灣區里鐵路運營的歷程已經超過2500公里,其中高鐵里程1430公里,以粵港澳大灣區包括香港和澳門為兩點中心,現在出省通道在建和建成的已經有8條高鐵。他透露,近期,廣東還將在「十四五」時期要建成汕頭往漳州的350公里時速的高鐵;目前正在全線建設深圳經江門,過江以後貫通從廣州也同時在建的到湛江的350公里時速的高鐵,預計2024年底可以開通;廣東還在修建從深圳過江往南寧的高速鐵路,並加快推動廣州-清遠-湖南永州的350公里時速的高鐵;同時,廣東將貴廣高鐵由原來是250公里提速到350公里。
在大灣區內部,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內部珠三角核心的9個市已經有城際鐵路運營里程476公里,有12個城際鐵路項目在加快建設,在建的城際鐵路里程362公里。
軌道交通建設是大灣區質量生活方式的體現,廣東的目標是,預計到2025年,大灣區鐵路運營及在建里程達到4700公里,大灣區內地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到1700公里;遠期到2035年,大灣區鐵路運營及在建里程達到5700公里,覆蓋100%縣級以上城市。 (記者黃裕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