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加速打造中國經濟「雙循環」重要樞紐 粵港澳大灣區呈現新格局

2019年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在萬眾期待中正式發布。兩年來,在粵港澳大灣區這片熱土上,港澳與內地加速融合,人員、物資、資金、信息等要素流通更為便捷,區域發展呈現新格局。雖然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也無可避免地遭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但借助國內疫情防控得當以及新技術的應用,使得區域經濟秩序有序恢復,市場信心快速回升,體現出大灣區非凡的韌性與活力。受訪專家表示,在全國發展的新格局下,粵港澳大灣區應當成為中國「雙循環」經濟發展格局的一個重要樞紐。而經過不斷地改革和探索,粵港澳大灣區必將實現成為國際一流灣區的目標。

惠策助力互聯互通加碼

香港青年參訪深圳,共話大灣區發展機遇。

2018年底,在深圳一家科技公司任CEO的香港青年霍展邦開始自主創業,創辦了科宜思自動化技術控股有限公司,以香港為總部,再選址中山、佛山、廣州花都開設分公司。不久,《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出台,霍展邦當時便預判,這個區域將會步入發展快車道。

創業期間,霍展邦花了不少時間做市場調研,也花了不少時間與國內外夥伴磨合、協調、溝通。他向本報記者表示,這幾年,由於一些新經濟業態的發展,很多年輕人已不再想回到工廠車間打工,而粵港澳大灣區作為製造業企業紮堆的地區,自動化企業將擁有很大機會。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院長申明浩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兩年來,粵港澳加強互聯互通成績斐然,可以歸結為四個方面:首先是科技創新的協同在不斷深化。廣東省出台了很多支持科技創新的政策條例,包括「科創12條」。同時,香港高校的很多應用科技學院與珠三角的企業也開展了長足合作。香港大學等4所香港高校在廣州和深圳都設立了科技成果轉換基地,香港中文大學和其他6所香港高校,在廣東省設立了70多個新型研發機構,這些都是在創新方面取得的成就。

第二是要素流動更為便利化,港珠澳大橋珠澳口岸實現了合作查驗一次放行,大灣區內部也允許一些科研機構人員參照企業人員辦理赴港澳多次往返的商務簽證。廣東省還實施了外國人144小時過境免簽的政策。前海和橫琴在國際通信專用通道、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方面也都獲得了國家批准。

第三是市場互聯得到很大推進。例如《規劃綱要》出台後,新的CEPA率先用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模式對港澳開放,開放的服務業部門達153個,覆蓋面達到95.6%,而且還單獨賦予了自貿試驗區中十項對港澳的開放措施。此外,整個大灣區在營商環境方面得到了很大改善,多項職業資格認證也實現了互認,基金互聯互通實現了很大進展。

第四,港澳居民到廣東、內地發展更加便利。包括港澳高校在大灣區建設校區,港澳居民到內地就業,幫助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在內的各種方案,其中最受關注的港人港稅、澳人澳稅等稅收優惠政策,目前也在積極推進落實中。

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高級研究主任方舟向記者表示,今年是中央頒布《規劃綱要》兩周年,而距2017年3月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次提出要制定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則已將近4年。可以看到,大灣區這些年來所有的工作都在朝著兩個清晰的方向推進:其一是推動要素的便利化流動,包括人、資金、物品、資本、信息、數據等;其二是相關規則和制度的對接。這些措施有利於港澳地區更加深度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方舟說:「由於粵港澳三地的制度不同,管理上也有很大差異,所以要通過一些特別的安排讓制度或者規則之間有一個接口,使合作更順暢。近兩年來在經濟與科技方面,比如在科技資金雙邊跨境流動、科研設備免稅安排、深港河套區合作區建設等領域,大灣區均取得明顯的成績和進展。民生方面,主要是港澳年輕人在內地就業、創業、生活有很多便利舉措。這些都有利於粵港澳地區的融合。」

他笑言:「有一個最現實的例子,就是香港居民到內地開銀行賬戶的問題,好幾年沒有解決,但《規劃綱要》出來後就解決了。這一點包括我自己都是受益者,沒有在內地開銀行賬戶,微信紅包就不能收。我以前都沒收到過微信紅包,但現在我也能搶微信紅包了。」

申明浩指出,《規劃綱要》的出台,讓民眾對大灣區建設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認識。過去各個地方強調錯位競爭,各自儘量做不同的產業,就是「你做的我不做」,主要是擔心產業結構同質化,但這實際上並不利於城市發展,而《規劃綱要》更加注重協同發展。最近國家提出「雙循環」的發展新格局,香港又有了一個新的角色和定位,特首林鄭月娥在一次會議上專門講到,香港要積極成為國內大循環的參與者和國際大循環的促成者,這也是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一個新變化。

疫情倒逼產業合作升級

澳門青年珠海創業,融入國家高速發展大潮。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也難免受到影響。

申明浩認為,疫情對於大灣區的不利影響主要是在人員往來方面。過去大灣區的人員往來非常密切,但疫情暴發後,人員往來大幅減少,很多原定的活動無法開展。不過他表示,新技術的應用和發展也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疫情的不利影響。比如視頻會議、在線辦公、遠程辦公、遠程教育等,這些新業態過去被認為可有可無,但現在變成了常態。這些方式不僅降低了疫情的衝擊,還為大家節約了更多交通和時間上的成本,讓交流變得更順暢。

方舟也認為,雖然疫情使大灣區的人流往來受到限制,但這並不能撼動大灣區經濟的蓬勃生機,資本的往來更加便利化了。就他了解的情況來看,內地防控疫情的效果非常好,生產沒有受到很大影響。全球經濟萎靡,中國內地增長卻一枝獨秀,港商對內地的投資可能還會更多。

霍展邦亦對本報記者說:「疫情除了讓本人長時間無法回家以外,對公司的影響反而比較偏正面。因為我們公司是做工業自動化改造的。一個企業或者工程要做自動化改造,那麼他們的生意肯定很好,此次疫情破壞了全球供應鏈,而中國的供應鏈是齊全的,所以很多工廠的業務比疫情之前還繁忙。在回港之前,有客戶對我說:『展邦,之前說的五年自動化計劃,現在要變成三年了。因為今年我們的生意太火爆了。』」

渣打銀行和香港貿發局最近推出的一個營商景氣指數顯示,2020年第四季度,大灣區的營商信心持續改善,2021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長將會回歸正軌。這主要是由於大灣區的基本面,無論從產業供給端還是消費端,抑或是國際貿易的進出口端,以及新的增長動力,大灣區在各個方面都能夠給全球經濟帶來正面影響。

此外,疫情還成功倒逼大灣區內部的一些合作。方舟表示,近期,疫情令許多香港居民無法返港,他們的醫療需求就必須在內地滿足。可是由於這些居民的醫療信息大多在香港,無法帶入內地,迫使兩地醫療合作有一個新的突破,即允許香港公立醫院在病人同意的情況下,把相關病例轉給港大深圳醫院。這樣港人在深圳就醫就會更加方便。

創新驅動打造一流灣區

港珠澳大橋為大灣區融合發展提供重要平台。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正越來越向世界一流灣區邁進。申明浩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全球產業鏈最齊全的配套能力,在中國擁有的41個工業大類中,大灣區就擁有其中40個,僅僅沒有煤炭開採業。而粵港澳大灣區擁有的超大市場規模在區域經濟中更為少見。同時,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區域創新圈排行榜中,深港創新圈躋身世界前二。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粵港澳大灣區佔全國一半以上,而且近幾年來,發明專利數量居世界四大灣區之首。粵港澳大灣區的規模、質量都如此之高,還在一個小時生活圈內,擁有廣州、深圳、香港三座特大型國際化城市,在世界所有的經濟區當中都具有獨一無二的競爭力。珠三角實際上是全國乃至全球產業關聯最密切的地區,粵港澳大灣區應當成為中國「雙循環」經濟發展格局的一個重要樞紐。

申明浩指出,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21年經濟工作的部署來看,「十四五」期間,國家會強化國家戰略科技的力量,把科技放在首位,這對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科技創新是多重利好。如果把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一個經濟體,其發展階段正處於趕超發達國家的中後期,部分產業已超越發達國家,更多產業則正在超越。中美發生貿易摩擦以來,美國對中國的制裁重災區也在大灣區,所以,大灣區需要增強戰略科技力量的布局,增強產業自主創新能力。

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在制度上還可以有更多突破。方舟表示,在一些重大產業合作平台上,可以有更多創新。其他區域的一些改革也可為大灣區提供借鑒。比如海南自貿港,海南封島之後將變成離岸金融區,深圳前海或一些有條件的地方也可開展此類研究。這樣,粵港澳大灣區內就有一個可以與香港完全打通的離岸型金融體系。包括珠海與澳門在橫琴島的合作也可能會有一些新突破,例如除澳門大學橫琴校區之外的一些特定區域,雙方正在探索實現共同規劃、共管共享。這在深港、粵港之間或許也是可以研究的。

而作為企業家,霍展邦最關注的還是人才。他表示:「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國家層級的布局,我們的目標應該是對標日本和美國的灣區,所以人才真的非常關鍵。相信未來,粵港澳大灣區一定可以建成世界一流灣區。」(香港商報記者  伍敬斌

[責任編輯:劉亞寧]

資料來源:香港商報網

https://hkcd.com/content/2021-02/19/content_1249714.html

 

相關消息

Nothing found.


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e站通」正式投入運營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e站通」綜合服務中心舉辦啟動儀式,「e站通」綜合服務中心近日正式投入運營。
    據介紹,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e站通」綜合服務中心以國際化、場景式、互動型「一站式」公共服務平台為理念,涵蓋政務服務、展示交流、商務洽談和休閒資訊四大主題功能和八個細分功能區。「e站通」的建成對完善合作區綜合服務體系,為境內外科創企業、機構和高科技人才提供便捷、高效、優質的「一站式」服務具有重要意義。
    深圳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局長劉佳晨,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局長徐煒,福田海關關長許海良,福田區委書記鄭紅波,福田區長黃偉,以及福田區有關部門負責人、入駐項目代表等出席儀式。
 
    高標準規劃建設「一站式」綜合服務平台
    合作區「e站通」綜合服務中心對標國際一流、高標準設計,設計方案獲得2019中國建築裝飾金鷹大賽金獎。在項目推進建設過程中,細緻打磨展陳空間、政務窗口、信息系統等細節,不斷提升服務體驗感和舒適度。歷經五個多月的精雕細琢,建成合作區首個綜合服務平台,助力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園區。
 
    深圳唯一實現深港跨境「一件事一次辦」
    「e站通」實行政務全流程網辦模式,按照「你承諾我就批,你失信要擔責」的理念,在深圳率先試點政務服務信用審批改革。「e站通」也是深圳目前唯一能夠「一站式」辦理海關和地方政府服務事項的大廳,深圳唯一能夠實現深港跨境「一件事一次辦」的大廳,海關設立的6個窗口可辦理涵蓋通關、保稅、車輛管理等五大類42項業務。
    打造深圳首個信用審批示範大廳。「e站通」作為福田區行政服務大廳(河套分廳),政務服務涵蓋「海關、公安、交警、金融、人才」等服務內容,共涉及360項服務事項。實行「前台綜合受理、後台分類審批、窗口統一發證」的模式,按照「你承諾我就批,你失信要擔責」的理念,實現政務服務領域徵信、管信、用信從無到有的轉變,在深圳全市率先試點政務服務信用審批改革。
    率先試行「信用+告知承諾」事項清單。首批推出建設項目用水節水評估報告備案,福田英才薈招商引資項目管理人才支持等 61 個告知承諾事項,可現場減免材料151份,超過300個事項可容缺受理,超過100個事項可「秒批」,使誠信企業辦事更高效、更便利。信用良好的企業及個人,可享受秒批、容缺受理、告知承諾審批等政務辦理便捷服務,提升誠信申請人的辦事體驗,全面優化合作區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構建「5G 遠程視頻辦」服務創新新模式。依託5G網絡技術,開設「視頻辦」專區,為辦事群眾、窗口人員、業務後台搭建通暢、無縫的政務服務橋樑,打通政府單位、企業、跨部門溝通辦事全流程鏈條,提供優質的業務諮詢及事項辦理等相關工作。
    除政務服務功能外,「e站通」還將充分發揮展示交流、商務洽談、休閒資訊等主題功能,為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科研機構和人員提供合作區規劃建設總體展示、科創企業成果展示、科創政策諮詢宣貫、專業機構對接、商洽交流等服務功能,打造集諮詢、服務、商洽、成果轉化、休閒資訊於一體的「一站式」多功能服務平台。
 
    可快速便捷辦理五大類42項業務
    據了解,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e站通」共設立6個海關窗口,可辦理五大類42項業務,涵蓋通關、保稅、車輛管理等,辦事窗口採用「一次性接受企業申請、一條龍內部作業」的運行模式,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企業少跑腿」,原產地證書籤發、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簽發等業務的辦理時間平均壓縮了50%。(記者 姚志東)
[責任編輯:趙書琪]

資料來源:香港商報網

https://hkcd.com/content/2021-02/22/content_1250413.html

相關消息

Nothing found.


社科院:中國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排名 深圳居首香港第二

中國社會科學院22日發布《中國城市競爭力第18次報告》,兩個主要榜單排名方面,香港在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排行榜中名列第二,僅次於一河之隔的深圳;而可持續競爭力排名榜中,香港排名第一,深圳名列第二。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院)是與內地經濟日報社共同發布《中國城市競爭力第18次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排行榜前十名依次是:深圳、香港、上海、北京、廣州、蘇州、台北、南京、武漢和無錫。而2020年中國可持續競爭力排行榜前十名依次是:香港、深圳、台北、上海、北京、廣州、蘇州、南京、青島和武漢。

報告顯示,綜合經濟競爭力較強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京津冀城市群、山東半島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海峽西岸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及中部的中心城市。而可持續競爭力較強的城市,從前20強來看,東南地區佔10席,港澳台地區佔5席,環渤海地區佔3席,西南地區佔1席,中部地區1席,總體覆蓋澳門、北京、福建、廣東、湖北、江蘇、上海、香港等13個省份和地區。

課題組專家指出,儘管香港在綜合經濟競爭力方面再度落後於深圳,但必須看到香港競爭力的基本盤仍然穩固。從綜合經濟競爭力來看,香港表現僅次於深圳;其他榜單方面,從當地要素看,香港全國排名第四,落後於深圳、上海和北京;從生活環境看,香港全國排名第二,僅次於台北市;從營商軟環境看,香港全國排名第二,僅次於北京;從營商硬環境看,香港全國排名第二,僅次於上海;從全球聯繫看,香港全國排名第二,僅次於上海。

香港仍可成雙循環關鍵節點

專家表示,2020年受到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香港經濟增長和經濟活躍度較去年下降,香港對外商務活動與訪港旅客停頓,令經濟進一步收縮,但香港的經濟基本面沒有改變,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核心競爭力基礎依然穩固,香港的發展潛力仍然充沛,香港獨特的比較優勢仍然不可替代。

專家認為,只要香港能夠「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搶抓粵港澳大灣區三地合作之機」,憑藉香港的深厚根基、制度優勢和背靠祖國的地理優勢,必將成為新時期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關鍵節點、環流樞紐、戰略連結,必能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發揮好新的超級聯繫人作用。(記者 蘇尚)

[責任編輯:靜文]

資料來源:香港商報網

https://hkcd.com/content/2020-10/22/content_1223932.html

相關消息

Nothing found.


滬深廣磁懸浮規劃曝光:深圳2.5小時到上海,3.6小時到北京

粵港澳大灣區和都市圈相關規劃提出以來,軌道交通建設和規劃變化似乎最為明顯。近日,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發布《廣東省國土空間規劃(2020—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向公眾諮詢,本次規劃釋放了哪些重磅信息?

規劃提出全省常住人口將以年均增長約115萬的速度增長,到2035年達1.3億。2035年,珠三角地區人口從2018年的6301萬人增至規劃的8440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90%。

規劃提出以超大特大城市以及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範圍,建設廣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汕潮揭都市圈、湛茂都市圈等5個現代化都市圈。

規劃提出,圍繞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建設上海-汕頭-汕尾-深圳-廣州(滬深廣高速磁懸浮)、北京-韶關-廣州-佛山-珠海-澳門(京港澳高速磁懸浮)的磁懸浮線路,還有陽江-珠海-深圳高鐵(贛深客專西延線)、瓊州海峽通道。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廣東首次提出預留建設滬(深)廣高速磁懸浮通道。深圳到上海約1500公里,如時速以每小時600公里算,大約2.5小時就可以互通深滬兩市。深圳至北京約2200公里,如果乘坐京港澳高速磁懸浮,大約3.6小時可到達北京,比高鐵要節省超一半時間。

 廣深之間交流密切

目前,廣州和深圳的交通已十分便捷。時速200公里的廣深鐵路、時速350公里的廣深港高速鐵路,使得兩個城市之間的時空距離越來越近。但兩地之間的交通壓力也開始顯現,尤其是節假日。其實,對廣深之間的高速磁懸浮通道,市場傳聞已久,如能順利落地,不僅能滿足廣深兩地日益增長的客流需求,還能實現廣佛-深港的快速連接。

記者梳理發現,對廣深之間的高速磁懸浮通道,當前市場預期的備選方案如下:

一、白雲機場-廣州火車站-南沙樞紐-寶安機場-前海-香港西九龍

二、白雲機場-珠江新城-南沙樞紐-寶安機場-前海-香港西九龍

三、白雲機場-天河公園-寶安機場-前海-香港西九龍 四、白雲機場-天河公園-東莞市中心-福田-香港西九龍

從目前公開的線路方案可以看出,目前專家們更傾向從廣州東站到深圳香蜜湖方案。

除了廣高速磁懸浮通道,地鐵、城際鐵路也在廣深之間「開花」。

此前,廣州地鐵就粵港澳大灣區線網優化客流預測專題研究項目進行公開招標,重點研究對象為跨市的都市圈高速軌道(地鐵18號線、22號線和28號線等),以及與廣州地鐵一體化運營的城際鐵路(廣清城際、新白廣城際和廣佛環城際等)。招標任務書顯示,除了已公布的18號線南延至中山珠海、28號線東延至東莞之外,22號線也規劃成為跨市快線,將延伸至東莞,與深圳銜接,這有望成為廣州和深圳第一條互相「連接」的地鐵線路。公開資料顯示,22號線最高設計時速達到160公里。

除了地鐵,還有城際鐵路。去年6月,穗莞深城際機場至前海段正式開工,這也是深圳自主建設的第一條城際鐵路。穗莞深城際機前段既承擔著沿線地區城際客流,也承擔著深圳內部組團間的通勤客流,可與在建的穗莞深、琶洲支線、佛莞、莞惠等城際互聯互通。此外,廣深鐵路最後一階段信號系統設備改造工程(平湖站至深圳站)已順利開通並交付使用,廣州東站、廣州站、深圳站都接入了全國高鐵網。此次施工改造完成後,廣深鐵路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鐵路主幹和運輸要道,即將煥發新的活力。

此外,《規劃》將計劃構建「12312」交通圈。粵港澳大灣區、汕潮揭都市圈和湛茂都市圈內部1小時交通圈;粵港澳大灣區至粵東西北地區形成2小時交通圈;3小時通達全國、東南亞主要城市;12小時通達全球主要城市。為此要構建「三橫六縱兩聯」的綜合交通體系,對接國家綜合交通骨幹網布局,推進高快速鐵路、高速公路和高等級航道網建設,形成綜合立體、能力充分、高效銜接的綜合交通網絡。

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暨南大學教授胡剛表示,隨著城際軌道交通網絡的建設和完善,大灣區內部的交通會更加方便,城市的邊界將被打破。只要整個都市圈的軌道交通便捷,城市之間都能快捷連接起來,城市邊界自然就模糊了,不僅可以實現交通出行的便捷,也可為產業拓展開拓新空間。

 此外,未來廣東的發展將呈現什麼樣的空間格局?

《規劃》提出未來廣東將形成「一核兩極多支點」的空間格局。

「一核」指未來將強化珠三角核心引領作用,推動廣州深圳雙城聯動,推進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發展,攜手港澳共建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形成帶動全省發展的主動力源。

「兩極」則包括支持汕頭湛江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培育汕潮揭都市圈和湛茂都市圈,推動港產城有效銜接聯動協同,把東西兩翼地區打造成全省新的增長極,與珠三角沿海地區共同打造世界級沿海經濟帶。

「多支點」則意味著未來將建設若干個重要發展支點,增強汕尾陽江的戰略支點功能,打造珠三角產業轉移承載地、產業鏈延伸區和產業集群配套基地,增強韶關,清遠,雲浮,河源、梅州等北部生態發展區,地級市中心城區的綜合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中心城區人口和產業承載能力。

[責任編輯:朱劍明]

資料來源:香港商報

https://hkcd.com/content/2021-02/21/content_1250155.html

相關消息

Nothing found.


粵港澳聯合實驗室在穗已達10家

 2月20日,記者從廣州召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兩周年廣州推進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2021年總第15場)上獲悉,粵港澳呼吸系統傳染病聯合實驗室、粵港澳光電磁功能材料聯合實驗室等10家實驗室獲批粵港澳大灣區聯合實驗室,廣州目前正著力推進穗港澳協同創新。

據了解,10家粵港澳聯合實驗室中,牽頭單位為高校的有6家,牽頭單位為科研機構的有4家,主要分布在新材料、先進製造、生物醫藥、環境科技等重點領域。港澳參與方包括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浸會大學、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等8所高校。聯合實驗室建設周期均為三年,每家首期建設經費均為500萬元。

 聯合實驗室發展成效顯著

聯合實驗室成立以來,在廣東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關鍵性支撐上取得了良好成效,特別是在新冠肺炎防控科技攻關中,粵港澳呼吸系統傳染病聯合實驗室、粵港澳中醫藥與免疫疾病研究聯合實驗室等在病毒溯源、治療藥物、快速檢測及公共支撐服務上做出了積極貢獻。

粵港澳呼吸系統傳染病聯合實驗室在鍾南山院士的帶領下,與美國團隊合作建立了國際首個非轉基因新冠肺炎小鼠動物模型,解決了世界級的科學難題;聯合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開展病毒溯源研究,成功分離出新冠病毒,研製新型冠狀病毒IgM抗體快速檢測試劑盒(膠體金法)獲批第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制定「COVID—19實驗室檢測專家共識」由鍾南山院士審定發表,在國內外抗疫救治中發揮了重要指導作用。粵港澳離散製造智能化聯合實驗室研發同步12導、18導心電圖機及心電網絡系統,相關設備有3000台被送往疫情前線,成功研發出基於盲信號處理技術的具有心肺音分離功能的「智能數字聽診器」,可實現在線或離線對病人遠程聽診,受到多家醫院好評。粵港澳中醫藥與免疫疾病研究聯合實驗室和武漢火神山醫院等開展大數據分析,證實中西醫結合治療可降低新冠肺炎死亡風險7-8倍,使重症患者病死率從21%下降到5%,國家衛健委領導作為重大抗疫成果進行發布;與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合作發現預警重症新冠肺炎的尿蛋白譜和阻斷炎症風暴的分子靶標,為開發危重症新冠肺炎的生物新藥提供了重要基礎。

 高水平人才團隊建設初具規模

粵港澳光電磁功能材料聯合實驗室匯聚我國光電磁功能材料領域重要的科學家,構建了高水平研究團隊,其中包括5名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粵港澳離散製造智能化聯合實驗室引進包括歐洲科學院院士陳關榮教授在內的5位院士和近10位粵港澳專家,與港澳團隊在人才培養、學術交流、技術研發等方面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粵港澳環境質量協同創新聯合實驗室構建了PI領銜的高水平研究團隊,其中包括中國大氣環境化學研究領域領軍人物之一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遠航教授、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劉紹臣教授,並通過柔性引才方式引進首席科學顧問等21人。粵港澳環境污染過程與控制聯合實驗室,現有固定人員52人,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聯合實驗室主任彭平安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7人,「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3人,「青年拔尖人才」3人,廣東省「本土創新團隊」2個。粵港慢性腎病免疫與遺傳研究聯合實驗室積極與港澳和海外的專家團隊合作,已聘請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陳新滋教授、美國布朗大學國際心臟代謝健康中心終身教授劉思敏教授、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助理院長藍輝耀教授等。

 科研合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粵港澳環境質量協同創新聯合實驗室基於移動污染源排放高精度在線監測技術研發及應用示範項目,研製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便攜式固體電解質VOCs在線傳感器、便攜式車載VOCs質譜儀和移動污染源VOCs排放光譜遙測系統;完成全二維氣相色譜-飛行時間質譜聯用儀產品研製,可用於精準定性定量檢測複雜樣品,目前正在向環境監測領域開展市場推廣;首次揭示氮氧化物(NOx)如何影響大氣中硫酸鹽的含量,及其與霧霾形成的關係,為解決空氣污染政策制訂提供了重要參考。粵港澳環境污染過程與控制聯合實驗室研發新型被動採樣技術,在珠三角首次使用被動採樣技術進行區域大氣顆粒物毒性觀測;提出紅壤重金屬污染全鏈條解決方案,在紅壤農田重金屬污染控制領域處於我國領先水平;自主設計、建造新一代煙霧箱模擬平台,是亞洲最大、國內唯一,屬於國際領先水平,有重大應用前景。粵港澳中醫藥與免疫疾病研究聯合實驗室開發了治療銀屑病的中藥新藥「芍靈片」獲得新藥臨床批件,獲得ISO國際標準立項3項,主持制定國家標準2項。

 體制機制探索初見成效

粵港澳環境污染過程與控制聯合實驗室在管理模式上實行「夥伴制」,在運行機制上「開放集成」,除聯合實驗室的核心成員外,項目研究向各成員所在的研究組、聯合實驗室的全體固定人員和相關客座人員開放,構建了一個以團隊項目為核心的大型創新研究平台,使研究開放進行,成果有效集成,事半功倍;建立了一整套基於科研「質量+貢獻」的激勵與評估機制,並頒布詳盡實施細則;聘請指導專家成立學術委員會,有效把握學術方向;制定「海外學者訪問計劃」,吸引海外及港澳地區知名科學家利用學術休假到聯合實驗室開展訪問合作,與海外高水平科研機構建立戰略合作關係。粵港澳環境質量協同創新聯合實驗室採用1+N協同創新建設模式,並實行由學術委員會和產業發展指導委員會共同指導下的主任負責制,共同推動粵港澳三地環境領域的科技創新、科學決策和環保產業發展。

廣州市科技局副巡視員李江表示,「十四五」期間,廣州將以更大魄力聚焦科學發現,築牢源頭創新根基,著力推進「1+1+4+4+N」戰略創新平台體系建設,全力創建呼吸領域國家實驗室;推進高等級生物實驗室等創新平台的建設,打造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試驗區和粵港澳大灣區生命健康產業創新區。把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成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布局的核心樞紐。(記者朱樺)

[責任編輯:靜文]

資料來源:香港商報

https://hkcd.com/content/2021-02/20/content_1250044.html

相關消息

Nothing found.


大灣區「一號文」力撐廣州南沙建 「國際化人才特區」

記者19日從廣州南沙區獲悉,《廣州南沙新區創建國際化人才特區實施方案》(下簡稱方案)日前獲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同意,並以「粵大灣區〔2021〕1號」文號正式印發。據悉,方案提出的建設「國際化人才特區」,在國內尚屬首次。包括港澳人士在內的外籍人士來南沙工作生活,將享受多項政策便利和稅收優惠。
    2035年建成全球影響力人才特區
    方案要求南沙進一步改革創新、先行先試,著力深化人才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實施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開放政策,優化人才要素跨境跨區域配置,打造國際化人才集聚輻射新高地,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人才支撐。
南沙區市容(南沙區供圖)
    到2025年,國際化人才特區創建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人才發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實現重要突破,人才貢獻率居於亞太地區領先水平。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人才特區,成為南沙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建設的重要支撐和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集聚新高地。
    優先在南沙落實諸多優惠政策
    廣東此次將全省人才重大管理改革舉措和創新政策優先在南沙開展試點。設立南沙國際化人才獎勵計劃,納入省級重大人才獎勵專項,按規定享受有關稅收優惠政策。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境外高端、緊缺人才個稅差額補貼政策,支持南沙對符合條件的境內高端、緊缺人才給予獎勵補貼。對引進的頂尖科學家和具有顛覆性技術的創新創業團隊,在人才獎勵補貼、項目資助、政府引導基金等方面予以一事一議重點支持。
南沙區市容(南沙區供圖)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還提及實施港澳人才專項支持計劃,支持港澳青年到南沙創業就業,加快集聚港澳專業人才。發揮戶籍政策對人才引進集聚的激勵導向作用,全面引進發展所需各類人才。建設南沙國際人才驛站,通過短期服務、項目合作、科技諮詢、技術入股、合作經營等多種方式柔性使用國內外人才智力資源。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博士後科技創新(南沙)公共研究中心。探索在南沙重點企事業單位博士後工作站試點開展獨立招收博士後科研人員。尤其在幹部管理權限上,可在南沙探索允許符合條件的境外人員擔任法定機構、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的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
    在南沙創業可聘外籍家傭
    方案提出,爭取國家支持,在南沙設立口岸簽證機構,開展口岸簽證業務,為外籍人才出入境提供便利;試行對南沙區內高校、科研院所、重點企事業單位邀請的外籍知名專家學者,以及來南沙商務訪問的企業境外分支機構外籍員工,換發入境有效期不超過5年的多次入境有效訪問簽證,按需辦理往來港澳多次商務簽注,企業商務簽注備案不受納稅額限制。
    允許在南沙就業創業的港澳及外籍人才聘僱外籍家政服務人員,可申請辦理私人事務類居留許可。優化外籍人才住宿登記以及健康體檢證明事項辦理流程。爭取國家支持,率先在南沙開展技術移民試點,設立移民事務服務機構,為外國人提供政策諮詢、居留旅行、法律援助、語言文化培訓等社會融入服務。
    加快建設港澳子弟學校或設立港澳兒童班,支持南沙區內指定醫療機構使用已在港澳上市的藥品和醫療器械,建立境外人才融資「一站式」服務體系,為在南沙工作的境外人才辦理跨境匯款和銀行信用卡提供便利。為在南沙區內就業的外籍高端人才提供用車便利,經認定的外籍人才可參與廣州市中小客車搖號和競價。最終形成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為廣東在全國人才工作提供示範。(記者 李苑立)
[責任編輯:趙書琪]

資料來源:香港商報

https://hkcd.com/content/2021-02/19/content_1249822.html

 

相關消息

Nothing found.


财政部 海关总署 税务总局关于在粤港澳大湾区实行有关增值税政策的通知 财税〔2020〕48 号

财政部 海关总署 税务总局关于在粤港澳大湾区实行有关增值税政策的通知

财税〔2020〕48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各直属海关,国家税务总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税务局:

为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现将粤港澳大湾区有关增值税政策通知如下:

一、自2020年10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对注册在广州市的保险企业向注册在南沙自贸片区的企业提供国际航运保险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

二、自2020年10月1日起,对符合条件的出口企业从启运地口岸(以下称启运港,见附件)启运报关出口,由符合条件的运输企业承运,从水路转关直航,自广州南沙保税港区、深圳前海保税港区(以下称离境港)离境的集装箱货物,实行启运港退税政策。

(一)适用政策的运输企业及运输工具。

运输企业为在海关的信用等级为一般信用企业或认证企业,并且纳税信用级别为B级及以上的航运企业。

运输工具为配备导航定位、全程视频监控设备并且符合海关对承运海关监管货物运输工具要求的船舶。

税务总局定期向海关总署传送纳税信用等级为B级及以上的企业名单。企业纳税信用等级发生变化的,定期传送变化企业名单。海关总署根据上述纳税信用等级等信息确认符合条件的运输企业和运输工具。

(二)适用政策的出口企业。

出口企业的出口退(免)税分类管理类别为一类或二类,并且在海关的信用等级为一般信用企业或认证企业。

海关总署定期向税务总局传送一般信用企业或认证企业名单。企业信用等级发生变化的,定期传送变化企业名单。税务总局根据上述名单等信息确认符合条件的出口企业。

(三)办理流程。

1.启运地海关依出口企业申请,对从启运港启运的符合条件的货物办理放行手续后,生成启运港出口货物报关单电子信息。

2.海关总署按日将启运港出口货物报关单电子信息(加启运港退税标识)通过电子口岸传输给税务总局。

3.出口企业凭启运港出口货物报关单电子信息及相关材料到主管退税的税务机关申请办理退税。出口企业首次申请办理退税前,应向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进行启运港退税备案。

4.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根据企业出口退(免)税分类管理类别信息、税务总局清分的企业海关信用等级信息和启运港出口货物报关单信息,为出口企业办理退税。出口企业在申请退税时,上述信息显示其不符合启运港退税条件的,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税务总局清分的结关核销的报关单数据(加启运港退税标识)办理退税。

5.启运港启运的出口货物自离境港实际离境后,海关总署按日将正常结关核销的报关单数据(加启运港退税标识)传送给税务总局,税务总局按日将已退税的报关单数据(加启运港退税标识)反馈海关总署。

6.货物如未运抵离境港不再出口,启运地海关应撤销出口货物报关单,并由海关总署向税务总局提供相关电子数据。上述不再出口货物如已办理出口退税手续,出口企业应补缴税款,并向启运地海关提供税务机关出具的货物已补税证明。

对已办理出口退税手续但自启运日起超过2个月仍未办理结关核销手续的货物,除因不可抗力或属于上述第6项情形且出口企业已补缴税款外,视为未实际出口,税务机关应追缴已退税款,不再适用启运港退税政策。

7.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根据税务总局清分的正常结关核销的报关单数据,核销或调整已退税额。

(四)海关、税务部门应加强沟通,建立联系配合机制,互通企业守法诚信信息和货物异常出运情况。财政、海关和税务部门要密切跟踪启运港退税政策运行情况,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上报财政部(税政司)、海关总署(综合司)和税务总局(货物和劳务税司)。

附件:适用启运港

退税政策的启运港

财政部 海关总署 税务总局

2020年10月26日

資料來源:廣東省稅務局

https://guangdong.chinatax.gov.cn/gdsw/zjfg/2021-02/04/content_6d35a6b790db4f21b6ad4ef7cab06dbe.shtml

相關消息

Nothing found.


內地與港澳簽署大灣區「跨境理財通」諒解備忘錄

內地與港澳簽署大灣區「跨境理財通」諒解備忘錄

2021年2月8日

據香港金融管理局2月5日消息,為加強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與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澳門金融管理局在粵港澳大灣區開展「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的監管合作,確保試點有效運行、風險可控,各方經平等友好協商簽署了《關於在粵港澳大灣區開展「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的諒解備忘錄》,以建立內地、香港及澳門三地監管機構之間的健全監管合作安排和聯絡協商機制,為「跨境理財通」的暢順運作及投資者保障奠下良好基礎。

《諒解備忘錄》明確「跨境理財通」的基本原則,包括「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以「業務發生地管理」為原則,遵循粵港澳三地理財產品和銷售監管的相關法律法規。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同意採取有效措施確保「北向通」業務投資範圍符合要求;香港金管局、香港證監會、澳門金管局同意採取有效措施確保「南向通」業務投資範圍符合要求。此外,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同意指導內地銀行按照相關法律規定提供投資者保障措施;香港金管局、香港證監會、澳門金管局同意指導港澳銀行按照相關法律規定和監管要求提供投資者保障措施。有關方面又同意指導相關銀行在開展業務試點時,按照相關法律規定履行反洗錢、反恐怖融資等義務、責任。各方並就有關試點資金管理原則達成共識,包括各自指導銀行加强投資賬戶管理,確保投資者辦理相關業務試點所匯入的資金專款專用,理財產品贖回所得資金以人民幣原路跨境匯回,實現閉環管理。

另一方面,《諒解備忘錄》訂明有關監管信息交流,包括各方同意建立定期分享「跨境理財通」有關統計數據的安排,包括但不限於參與「跨境理財通」的銀行名單、合資格「跨境理財通」產品相關信息如合資格「跨境理財通」產品的銷售數據,以及「跨境理財通」試點業務總額度的使用情况。各方根據審慎監管原則作出合理評估後,在必要的情况下及時通知對方主管機構涉及「跨境理財通」的參與機構及產品的投訴事宜,以及涉及參與機構的違法違規行為等。

《諒解備忘錄》還規定對投資者保護的相關原則,及訂立各方定期舉行聯絡會議的聯絡協商機制。《諒解備忘錄》將自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與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澳門金融管理局於「跨境理財通」業務正式開始試點後生效。並且未來當「跨境理財通」向其他受監管金融機構開放時,各方可根據需要對《諒解備忘錄》進行適當的修改或補充。

資料來源:香港金融管理局

 

資料來源:香港貿易發展局

https://hkmb.hktdc.com/tc/NjY0NjU5MjY5/%E7%B6%93%E8%B2%BF%E7%A0%94%E7%A9%B6/%E5%85%A7%E5%9C%B0%E8%88%87%E6%B8%AF%E6%BE%B3%E7%B0%BD%E7%BD%B2%E5%A4%A7%E7%81%A3%E5%8D%80%E3%80%8C%E8%B7%A8%E5%A2%83%E7%90%86%E8%B2%A1%E9%80%9A%E3%80%8D%E8%AB%92%E8%A7%A3%E5%82%99%E5%BF%98%E9%8C%84

相關消息

Nothing found.


ALFRED CHEUNG 生先 (業務發展)

Alfred is an HK trained PwC CPA. He has been M&A Director/CFO for the Greater China region of sizable listed Fortune 500 European and US multinational groups such as Ferguson Asia Ltd.(British), CarnaudMetalbox (HK) Ltd.(French), ISS HK Services Ltd. (Danish),

He is an expert at answering even the most complex corporate finance, restructuring, integration, mergers & acquisitions questions. He has been providing advisory services to multinational group and HK or PRC companies ranging from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to engineering, and from catering to cleaning.


許寶湖生先 (審計和税務)

許先生是一位執業會計師, 自1993年開始在香港執業.

許先生是香港會計師公會(HKICPA), 英國特許會計師公會(ACCA), 英格蘭及威爾斯特許會計師公會(ICAEW) 及香港稅務學會(TIHK)的資深會員. 他亦是香港華人會計師公會(SCAA)的會員.

在1993年成立自己的事務所之前, 許先生在本地及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工作超過十年, 參與了很多有規模企業的審計工作, 包括誠興銀行(現為澳門工商銀行), 力寶集團(香港上市公司), 華人銀行控股集團, 四海保齡球館, YKK拉鏈香港, 兆榮鋼鐵, 東東餛飩麵, 岐關車路集團, 及聯合集團(香港上市公司).

除基本的會計及審計工作外, 許先生亦向客戶提供企業管理服務, 包括環球稅務安排, 企業管理諮詢, 投資評估, 及企業財務策劃. 他在一些客戶企業擔任財務顧問, 審視及調控它們分佈在中國, 美國, 日本及歐洲的子公司的日常財務事宜.

許先生透過參與多宗涉及中國, 日本及香港企業/集團的案子中取得了豐富的上市及併購經驗. 他扮演了項目參與方的財務顧問的角色, 並提供專業的服務, 包括執行盡職調查及在項目的不同階段解決有關財務及稅務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