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中國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排名 深圳居首香港第二

中國社會科學院22日發布《中國城市競爭力第18次報告》,兩個主要榜單排名方面,香港在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排行榜中名列第二,僅次於一河之隔的深圳;而可持續競爭力排名榜中,香港排名第一,深圳名列第二。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院)是與內地經濟日報社共同發布《中國城市競爭力第18次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排行榜前十名依次是:深圳、香港、上海、北京、廣州、蘇州、台北、南京、武漢和無錫。而2020年中國可持續競爭力排行榜前十名依次是:香港、深圳、台北、上海、北京、廣州、蘇州、南京、青島和武漢。

報告顯示,綜合經濟競爭力較強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京津冀城市群、山東半島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海峽西岸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及中部的中心城市。而可持續競爭力較強的城市,從前20強來看,東南地區佔10席,港澳台地區佔5席,環渤海地區佔3席,西南地區佔1席,中部地區1席,總體覆蓋澳門、北京、福建、廣東、湖北、江蘇、上海、香港等13個省份和地區。

課題組專家指出,儘管香港在綜合經濟競爭力方面再度落後於深圳,但必須看到香港競爭力的基本盤仍然穩固。從綜合經濟競爭力來看,香港表現僅次於深圳;其他榜單方面,從當地要素看,香港全國排名第四,落後於深圳、上海和北京;從生活環境看,香港全國排名第二,僅次於台北市;從營商軟環境看,香港全國排名第二,僅次於北京;從營商硬環境看,香港全國排名第二,僅次於上海;從全球聯繫看,香港全國排名第二,僅次於上海。

香港仍可成雙循環關鍵節點

專家表示,2020年受到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香港經濟增長和經濟活躍度較去年下降,香港對外商務活動與訪港旅客停頓,令經濟進一步收縮,但香港的經濟基本面沒有改變,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核心競爭力基礎依然穩固,香港的發展潛力仍然充沛,香港獨特的比較優勢仍然不可替代。

專家認為,只要香港能夠「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搶抓粵港澳大灣區三地合作之機」,憑藉香港的深厚根基、制度優勢和背靠祖國的地理優勢,必將成為新時期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關鍵節點、環流樞紐、戰略連結,必能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發揮好新的超級聯繫人作用。(記者 蘇尚)

[責任編輯:靜文]

資料來源:香港商報

http://www.hkcd.com/content/2020-10/22/content_1223932.html

相關消息

Nothing found.


「東莞製造」轉型升級成績亮眼 過去五年實現GDP年均增長6.5%

    5日,廣東省東莞市十六屆人大七次會議啟幕。東莞市長肖亞非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介紹,2020年東莞錄得地區生產總值(下稱「GDP」)9650.2億元,過去五年實現GDP年均增長6.5%,「十三五」完美收官。
東莞十六屆人大七次會議啟幕
    「十三五」GDP年均增長6.5%
東莞「十三五」實現GDP年均增6.5%
    2020年突發的疫情重創全球經濟,以外向型經濟為主導的東莞面臨疫情衝擊、貿易戰影響、華為遭打壓、復工復產等多重壓力,最終GDP總量未能跨過萬億門檻留下遺憾,但過去五年取得的成績單仍不乏亮點。據東莞《政府工作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9650.2億元,五年來年均增長6.5%,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1萬元,達到高收入經濟體水平。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94.7億元、稅收總額2153.2億元,分別是2015年的1.3倍和1.5倍。社消零總額、規上工業增加值分別突破3000億元、4000億元,是2015年的1.4倍和1.5倍。本外幣存、貸款餘額分別突破1.8萬億元和1.2萬億元,是2015年的1.8倍和2.1倍。五年實際利用內外資5326.7億元,完成固投9615.2億元。外貿進出口超1.3萬億元,穩居全國第五。全市市場主體超過134萬戶,是2015年的1.8倍,佔全國總量1%。高企總數6381家,是2015年的6.5倍。
    過去五年來,以發展製造業為根本的東莞不斷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從創新驅動、補強產業鏈、搭建創新載體、優化營商環境等多措並舉。全球第四台、中國首台散裂中子源投入運營。南方先進光源項目預研啟動。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加快建設,研究成果入選「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成功爭取大灣區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東莞)落戶。R&D投入強度從2.36%提至3.06%,達到發達國家水平。國家級孵化器、省級工程中心、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分別是2015年的2.9倍、3.5倍、1.5倍。全市集聚高層次人才15.6萬人,超過50位院士常年在莞開展科研活動,省創新科研團隊38個,居全省地級市第一。規上工業企業數量突破1萬家,比2015年翻一番,躍升至全國第二、總產值突破2萬億元。三大手機出貨量位居全球前五。先進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分別佔規上工業增加值的50.9%、37.9%,成為工業增長的主要力量。
    招商補強產業鏈 去年實際引資增長25.3%
補強產業鏈  東莞去年實際引資增長25.3%
    去年面對諸多困難,東莞嚴格落實疫情防控部署,並出台了「助企撐企15條」等一攬子政策、設立50億元援企專項資金、配置3000畝增資擴產用地指標、組建36個復工復產指導服務組等措施,以超常規機制加強經濟運行監測調度。全市經濟增速由負轉正,製造業貸款餘額增長39.5%,增量約佔全省兩成,工業用電量增長1.4%,市場主體增長8.3%,新增上市及過會企業17家、創歷年新高。
    去年,東莞聚焦產業鏈關鍵環節、缺失環節補鏈強鏈,招引京東大灣區總部等一批重大項目,推動企業增資擴產130宗,全年實際引資1499億元,增長25.3%。全面實施「452外經貿振興計劃」,外企內銷總額超過4900億元,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5500億元,保稅物流進出口超過2600億元,快遞業務量突破20億件、業務收入全國第七,石龍中歐班列成為中國第三條國際鐵路運郵通道。(記者 冷運軍 通訊員 朱釗瑩)
 
[責任編輯:趙書琪]

資料來源:香港商報

http://www.hkcd.com/content/2021-02/05/content_1247593.html

相關消息

Nothing found.


深圳將定期發布二手住房成交參考價格

據深圳市住建局8日透露,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關於進一步促進我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深建字〔2020〕137號)有關規定,促進二手住房市場信息透明,理性交易,經市政府同意,深圳建立二手住房成交參考價格發布機制。

據悉,深圳市房地產和城市建設發展研究中心在調查分析基礎上,形成全市住宅小區二手住房成交參考價格,定期在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和深圳市房地產信息平台等網絡平台發布。

深圳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住房問題關係民生福祉。近年來,深圳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供應與保障體系,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二手住房成交參考價格主要用於引導市場理性交易,規範二手住房市場行為,降低房地產金融風險,切實穩定市場預期。

[責任編輯:黃鶯]

資料來源:香港商報

http://www.hkcd.com/content/2021-02/08/content_1248101.html

Nothing found.

相關消息

Nothing found.


穗出台措施構建知識產權「嚴、大、快、同」保護體系

近日,廣州市出台的《關於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明確,力爭到2022年,侵權易發多發現象得到有效遏制,維權難維權貴的情況明顯改變,科學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基本形成,全市知識產權保護能力水平和社會滿意度明顯提升;到2025年,知識產權法治環境更加優化,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更加完善,知識產權制度激勵創新的基本保障作用得到充分彰顯,尊重知識價值的營商環境更加優化。
    「《若干措施》明確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廣州市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從行政執法、司法保護、仲裁調解、行業自律等環節,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社會治理等手段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和有針對性的創新舉措。」據廣州市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若干措施》為各區、各部門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提供了重要依據和遵循,對改革全市知識產權保護機制,構建更加完善的保護工作體系,促進保護能力和保護水平整體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據介紹,《若干措施》從「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保障機制」五個方面,明確提出25項具體舉措——
 
    強化機制建設,形成知識產權嚴保護態勢
    包括6項措施:建立跨部門知識產權保護協作機制,實現知識產權民事、刑事司法、行政保護信息互通和重大案件跨部門會商的態勢,形成知識產權保護合力;建立多部門知識產權保護監管機制,將嚴重侵犯知識產權企業、侵權行為多發企業列為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重點抽查名單,建立抽查結果部門間共享和互認互用制度,實時執行失信聯合懲戒措施;規範知識產權案件查處證據標準,建立健全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協調銜接機制,實現知識產權涉嫌犯罪案件移送無縫銜接;加大侵犯知識產權行為懲戒力度,對重複侵權、惡意侵權及其他嚴重侵權行為從重處罰,大幅提高侵權法定賠償額,加大損害賠償力度;強化重點領域知識產權保護,從重從快從嚴查處侵犯高知名度商標、高價值專利知識產權等行業、領域的違法犯罪行為;加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工作,嚴厲打擊侵犯商業秘密、混淆等不正當競爭行為,打擊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知識產權、惡意提起知識產權訴訟,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
 
    拓展方法舉措,構建知識產權大保護格局
    具體措施為:完善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探索建立知識產權糾紛在線調解機制,建立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技術支撐制度,建立知識產權技術調查官制度,規範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和代理人行為。以「建立知識產權技術調查官制度」為例,廣州市法院、檢察院、公安局、市場監管局、文化廣電旅遊局和廣州知識產權法院、仲裁委按職責分工,在知識產權侵權糾紛訴訟、行政處罰、行政裁決、仲裁中引入知識產權鑑定、檢驗、侵權判定諮詢機制,進一步提升知識產權案件辦理質量。
    《若干措施》強調,要優化工作流程,創新知識產權快保護手段,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快保護機構建設,創新展會知識產權保護舉措,建立簡易案件和糾紛快速處理機制,建立知識產權刑事案件辦理快速通道。
    此外,《若干措施》還提出,要加強統籌協調,營造知識產權同保護環境,推動建立大灣區知識產權保護協作機制,加強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加強企業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加強民營企業知識產權保護。
    廣州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若干措施》以市區兩級政府主導,各職能部門協同為基礎,積極構建知識產權「嚴、大、快、同」保護體系,必將打造廣州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行政保護、仲裁調解、行業自律、社會共治新模式,大力營造良好的知識產權保護氛圍。(記者 賴小青 通訊員 穗市監)
[責任編輯:薛正軒]

資料來源:香港商報

http://www.hkcd.com/content/2021-02/07/content_1247960.html

相關消息

Nothing found.


穗海珠區去年GDP破二千億 「十四五」深度參與大灣區建設

    穩住經濟基本盤,著力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穗海珠區2020年經濟綜合實力邁上新台階,GDP破二千億大關,達到2086.93億元,以2.8%的增速收官。海珠區區長劉晨輝在該區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上提出了2021年GDP增長6%的目標。展望「十四五」,海珠區將逐步建成有活力有魅力有競爭力的數字生態城,並力爭在深度參與大灣區建設中獲得新突破。
 
    數字經濟迅猛發展為經濟添強勁動力
    記者從海珠區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上獲悉,該區去年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重大進展,2020年,海珠區通過出台海珠區「惠企10條」「惠企復產用工16條」等一系列政策措施,GDP在前三季度實現由負轉正,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86.93億元,增幅2.8%,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68.73億元,增長6.4%;49個區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159.97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125.3%,全區經濟呈現恢復向好的運行態勢。
    其中,數字經濟發展迅猛成為經濟發展重要動力源,新一代信息技術服務業全年實現營收391.8億元,增長43.7%,三年時間規模翻番,初步實現「鏈主企業引領,鏈條項目集聚」的行業趨勢。
    海珠區以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琶洲核心片區為主戰場,聚集新動能、完善產業鏈,建立指標、政策、服務、保障、考核五個體系,出台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系列文件,推動琶洲核心片區新註冊企業7800餘家,總數超2.8萬家,實現營業收入2690.14億元,增長6.2%。
    目前,琶洲核心片區被評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大數據)、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省5G產業園,成為省、市重點打造的創新平台,影響力、顯示度進一步提高。
    該區還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導入步伐,實行更密集更優惠的扶持、配套政策,推廣建設社會信用體系,精心培育高成長優質的本土企業,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19家,總數達629家。致景信息、錢大媽、諾米、巴圖魯等4家企業入選2020年廣州「獨角獸」創新企業。探途、哆啦科技、雲蝶科技、科大訊飛華南有限公司、有車以後、涅生科技、盈尚信息等入選未來獨角獸,訊飛易聽說入選高精尖企業。
    2020年海珠區區引入重大招商項目415個,註冊總資本超400億元,其中世界500強投資企業48家、中國500強投資企業44家;截至2020年末,全區共有IAB行業企業23586戶,增長11.95%,NEM行業企業1957戶,增長21.25%。
 
    深度參與大灣區建設力求新突破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在本次人代會上,備受關注的《廣州市海珠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提交會議審查。該《規劃綱要》在深入分析海珠自身資源稟賦的基礎上,緊緊圍繞建設數字生態城的目標,致力於在打造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城市更新「雙引擎」上走前列,提出建設數字經濟示範區、產城融合引領區、城央生態宜居區、文商旅融合樣板區。
    《規劃綱要》中,對於海珠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也有新的安排,「十四五」期間,海珠將牢牢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個「綱」,不斷增強城區核心引擎功能,推動在更大空間、更廣範圍內進行資源要素整合和優化配置,力爭在基礎設施聯通、制度銜接、產業和科創合作、社會民生融合等方面實現新突破。
    其中,在基礎設施聯通方面,海珠將加快推進廣佛環線、穗莞深城際琶洲支線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在制度銜接方面,落實省「灣區通」工程部署,聚焦食品安全、環保、旅遊、醫療、交通、通關等重點領域,深化與港澳的交流合作。
    在產業和科創合作方面,強化與深圳在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領域的項目合作,加深與佛山在工業互聯網、超高清視頻等領域的協同發展;同時大力發展琶洲數字島、中大國際創新生態谷,助推廣州「一區三城」創新平台建設,加強廣深港、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資源共享。
    在社會民生融合方面,強化優質公共服務供給,如支持粵港澳三地中小學校結為「姊妹學校」、三地幼兒園結為「姊妹園」,不斷增強港澳同胞認同感和凝聚力。(記者 黃裕勇)
[責任編輯:薛正軒]
資料來源: 香港商報

相關消息

Nothing found.


【金融瞭望】深圳發展 利好香港

 

文/顏安生

深圳的發展不僅是中國奇跡,而且也是世界的奇跡。2019年當深圳的GDP規模首次超過香港便引發廣泛關注,但是2020年深圳的經濟規模與香港的差距進一步拉大時,人們和輿論都以平常心加以對待,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背景下,深圳的GDP仍然保持了3.1%的增長速度,實屬來之不易,這從一個側面反映深圳發展的內生動力十分強勁和澎湃,發展前景不可限量。

深圳是香港最佳合作夥伴

深圳的經濟規模雖然超過了香港,但是深圳不是香港的競爭對手,而是香港最好的合作夥伴。近年來,香港一直致力於經濟轉型發展科技產業,並立志建設成為亞太區重要的科技創新中心。然而,必須承認,香港的科技創新領域基礎薄弱,科技產業實力不足,要實現科技創新發展的目標困難重重。深圳作為中國高新科技產業的基地和世界科技創新高地,完全可以助香港一臂之力。當前,香港與深圳正在合作開發落馬洲河套地區創新科技園建設,香港應該積極有為,努力推動相關合作項目的進程,並通過科技創新園的合作,為香港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在金融方面,香港是著名的國際金融中心,然而,香港的金融業也存在發展後勁不足的問題,主要原因在於香港的金融業缺乏新金融概念和新金融體系,如今的香港金融中心主要體現在傳統的股票中心和傳統的銀行中心兩大領域,而新興的互聯網金融、數字貨幣、金融科技則遠遠落後於深圳。深圳已經成為中國的第三大金融中心,也是排名全球第九的國際金融中心,雖然金融實力還與香港有一定差距,但是深圳金融業成長速度十分迅猛,尤其深圳在新興金融領域擁有獨特優勢。香港國際金融中心要尋求新的發展增長點,必須在新興金融領域實現突破,而擁有新興金融產業優勢的深圳則是香港最佳的合作夥伴。

為了給香港提供更大支持,2012年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深圳成立了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示範區,深圳為香港企業和港人到前海發展創業提供了一系列的優惠條件並出台了成龍配套的支持政策。習近平主席對前海的發展高度重視,曾兩次到前海視察,並對前海為香港繁榮穩定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寄予厚望。如今的前海高樓林立,已經成為香港與深圳乃至整個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的重要平台,香港的很多金融企業和服務企業紛紛入駐前海發展,大量的香港年輕人湧入前海創業。然而,這僅僅是一個開始,前海作為一個世界級的舞台正漸行漸近,目前國家已經把人民幣國際化和數字人民幣等業務的試點安排在前海,前海完全有條件、有能力成為深圳的金融核心,並與香港中環形成雙子塔格局。對於香港金融服務業來說,前海意味著巨大的市場和潛力,意味著巨大的發展空間,通過與前海的合作香港將能夠緊緊抓住人民幣國際化和人民幣數字化的機遇,從而贏得新的發展空間。

深圳以科技見長,以創新創業聞名,實體經濟強大,這些都是香港的弱項,深圳發展得越好,給香港帶來的機遇越大。

[責任編輯:靜文]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資料來源:香港商報

https://hkcd.com/content/2021-02/09/content_1248278.html

相關消息

Nothing found.


香港: 林鄭月娥(右)透過視像與歐洲大陸企業家和商界人士對談,介紹香港獨特營商優勢以及海外公司在香港的發展前景。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透過視像與超過700名來自歐洲大陸的企業家和商界人士對談,介紹香港獨特營商優勢以及海外公司在香港的發展前景。

對談由香港駐布魯塞爾和柏林兩個經濟貿易辦事處舉辦。林鄭月娥在對談中指香港的優越地理位置和「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令本港成為歐洲公司進入龐大中國內地市場,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最佳門戶。

她說,中國內地是唯一在2020年錄得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而在新的雙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及第十四個五年規劃下,前景樂觀;隨着香港繼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以至在香港投資的歐洲企業享有無限機遇。

她表示,內地和香港十分重視高質素及可持續發展,並已訂下進取的碳中和目標。歐洲企業在綠色科技和有關領域的經驗領先全球,可把握內地和香港向綠色和可持續發展方面推進帶來的商機。

林鄭月娥並回應與會者提問,議題包括《香港國安法》、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策略、香港與深圳創科合作,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商機。制定和實施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完全合理、合法,外國政府不應干預。

她表示,香港市民的權利和自由受憲制保障,並將繼續得到充分維護,而自《香港國安法》實施以來,香港已回復穩定,並繼續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新聞網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2/20210205/20210205_220833_906.html?type=category&name=finance

相關消息

Nothing found.


孫永樂生先 (審計和税務)

孫永樂先生於2010年從英國回港,從事審計及諮詢服務工作,現時為香港註冊執業會計師。他熟悉香港及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並為不熟悉本地法律和程序的客戶提供服務,讓客戶能更專注本業及持續盈利。他為國內外投資者及企業提供合資,注資,併購交易過程中的審慎調查及稅務諮詢服務。

孫先生除了為企業提供專業服務,亦協助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令企業能夠持續地在社會擔任貢獻的角色。


梁樹祺生先 (個人增值)

梁樹祺 SK Leung

-創富及營銷培訓師

-金融財經教育專家

-特許財富管理師 CWM 及導師

-香港領航國際資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教育產業事務部執行官

-漢斯財經教育集團創辦人及董事

-漢斯企業人才發展中心董事及首席導師

-中國企業報集團中國企業發展研究院會員

 

梁先生具30年金融實務經驗,在香港從事國際財富管理顧問業務,服務“知識型”客戶和創辦歷斯頓集團,其後被上市証券公司收購。

2002年成立漢斯集團,積極推行財經教育普及化及本地化,定期舉辦創富理財活動,及專業營銷技巧訓練課程等。

梁先生擁有逾20年理財顧問團隊營運、培訓及管理經驗,成功培育逾千名理財顧問,當中包括公司創辦人及主管人才。2011年起,開始爲國內多間金融機構作公司策略發展及人才培訓等諮詢工作和為數間中港專業服務機構的國際金融服務部提供策劃及推廣服務。梁先生持加拿大証券、期貨、保險執業考試證書及專注研究教育心理學及行為金融學,專長以國際財富管理及財經教育導向,吸納金融業人才團隊;並以推行投資者教育活動,建立客户關係並提供國際金融服務。

漢斯(香港)财經教育集團

香港漢斯集團成立於2002年,專注於金融從業員之培訓及向廣大市民推廣理财教育。

集團於2012開始國內發展,目標成為全國最國際化及最受尊重之《金融财經教育機構》。

公司使命為:

“以知識及教育來改變人們的理財思維、財務行為及習慣,使更多人提早達至財務自由之美好人生。”

主要服務:

  1. “個人理財及投資者教育” 課程研發及提供
  2. 金融專業人才之發展及培訓
  3. 金融機構之策略管理及咨詢顧問服務

 


香港政府 : 遙距營商計劃批逾3.4萬宗申請

遙距營商計劃批逾3.4萬宗申請

2021年2月1日

創新科技署公布,防疫抗疫基金下的遙距營商計劃審批工作完成,34,614宗申請獲批,約95%來自中小企業。計劃秘書處已透過電郵將結果通知所有申請企業。

該署表示,企業對計劃反應非常熱烈,申請期內收到來自32,143間企業共38,572宗申請。扣除獲批但沒有接受申請結果或未有提供相關文件等個案,獲批申請涉及總資助額約18億8,000萬元,平均每宗個案獲資助約64,000元。

獲批資助的企業須於指定限期前透過網上系統確認接受申請結果,並提供所需文件作合規檢查,計劃秘書處會盡快安排簽訂資助協議和發放資助;企業也可透過網上系統預約簽署資助協議的日期。

計劃旨在資助企業採用資訊科技方案,在疫情期間繼續營運和提供服務。查詢可致電2788 5070或發電郵至計劃秘書處。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新聞網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2/20210201/20210201_113757_284.html

相關消息

Nothing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