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南沙個人所得稅申報指南發布

2022年11月10日,廣州市南沙區財政局、國家稅務總局廣州市南沙區稅務局聯合發布了《2022年度廣州南沙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申報指南》(以下簡稱《申報指南》)。《申報指南》是對《財政部稅務總局關於廣州南沙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的通知》和《廣州南沙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實施辦法》的落實落細,為納稅人辦理2022年度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以下簡稱「個稅優惠政策」)申報提供了「實打實」的指引和「心貼心」的保障。

一是適用對象身份條件更加清晰。2022年享受南沙個稅優惠政策的港澳居民包括永久性居民和非永久性居民。

二是辦理時間更加明確。2022年辦理個稅優惠政策申報時間為:綜合所得彙算清繳期為2023年3月1日至6月30日,經營所得彙算清繳期為2023年1月1日至3月31日,補貼性所得隨綜合所得、經營所得一併申請辦理,非居民個人在2023年3月1日至6月30日申請辦理。

圖2.jpg

三是申報方式更加靈活。既可線上辦也可線下辦。線上辦理是指港澳居民可通過自然人電子稅務局或V-Tax平台辦理;線下辦理是指港澳居民可通過郵寄辦理或到南沙區稅務局辦稅服務廳辦理。

南沙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對象覆蓋在南沙工作的全部港澳居民,納稅年度內只要在廣州南沙工作並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的港澳居民都可享受政策。港澳稅負的計算方式將更貼近港澳實際,更大程度地營造了與港澳趨同的稅收環境。《申報指南》為港澳居民提供了貼心的辦理服務,便捷的辦理途徑,清晰的申報指引,實實在在推動粵港澳三地人員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促進港澳居民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記者 賴小青 通訊員 穗南宣)

 

責任編輯:郭昕玥
資料來源:  香港商報

「灣區鏈 鮮全球——南沙國際冷鏈產業合作發展大會」舉行

 28日,「灣區鏈 鮮全球——南沙國際冷鏈產業合作發展大會」在南沙舉行,上百位行業代表到南沙參加活動,並到南沙國際冷鏈項目實地考察。據悉,南沙國際冷鏈項目是亞洲港口規模最大的冷鏈冷庫項目,總體規劃庫容為46萬噸,投資概算35億元。在冷鏈項目的加持下,2022年1月至9月,廣州港南沙港區完成冷藏集裝箱約5.68萬自然箱,凍品同比增長7.60%,水果同比增長435.39%,展現強勁的發展勢頭。

圖2.jpg

廣州南沙國際物流中心南區冷鏈項目。黎其駿拍攝

本次會議由廣州市商務局、南沙開發區管委會和廣州港集團主辦,南沙區商務局承辦,省冷鏈協會、省水果行業協會、江南果菜批發市場等單位協辦,共同研討推進廣州市國際冷鏈物流產業發展,着力增強粵港澳大灣區冷鏈行業國內外競爭優勢。

廣東省商務廳副廳長孫斌,廣州市政府正局級幹部黃光烈,廣州市商務局副局長吳偉華,南沙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魏敏,南沙區政協副主席、商務局局長謝曉暉及南沙海關相關負責人、廣東省冷鏈協會創會會長、行業代表出席會議。

圖3.jpg

南沙區政協副主席、商務局局長謝曉暉。

發展迅猛:上半年南沙口岸冷鏈進口同比增8倍

近年來,在國家和省市相關部門、行業協會、各大平台企業的支持推動下,南沙冷鏈產業發展迅猛,2021年,南沙新港口岸冷鏈進口202.9億元,比2019年增長近兩倍。今年以來,南沙口岸冷鏈進口聚集效應更加明顯,上半年,南沙口岸冷鏈進口175.5億元,同比增長近8倍。

魏敏在活動上致辭表示,南沙冷鏈產業的高速發展得益於得天獨厚的港航物流樞紐優勢。目前,南沙外貿航線已達150條,通達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個港口;今年年初建成啟用的廣州南沙國際物流中心南區冷鏈項目,是全國已建成最大的臨港冷鏈物流倉庫;今年5月,南沙港鐵路始發中歐班列,打通了海鐵聯運,進而連結中部陸海大通道的關鍵節點;今年7月,全球首個江海鐵多式聯運全自動碼頭-廣州港南沙港四期全自動碼頭投入運行。

南沙背靠珠三角,具有獨特的傳統市場優勢。廣州是廣東省乃至全國重要的農產品集散交易地,屬地擁有多個國內知名、享譽全球的批發交易市場,如:江南水果批發市場作為全國果菜銷量最大的批發市場,佔全國進口水果交易量的70%;黃沙國家級水產交易市場是華南地區最大的中高檔鮮活水產交易平台,產值占廣東省1/4。同時,南沙自身的農林牧漁服務業也具備相當優勢,十九涌漁人碼頭是果蔬海鮮生產貿易融合的一體化市場,南沙漁業產業園、南沙預製菜產業園等廣東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也正加速落地,廣州「菜籃子」市場的領先優勢巨大。

亞洲最大:南沙國際冷鏈項目總庫容達46萬噸

國際冷鏈對於生鮮食品的進出口意義重大,尤其在降低水果損耗率、擴大市場半徑上尤為關鍵。

流通過程中的前後「1公里」是決定水果品質的關鍵,以荔枝為例,常溫運輸只能保鮮2天左右,通過清洗、薰蒸、冷凍、真空包裝處理,冷鏈物流運輸,保鮮期可達1個月以上,最長2個月,可以運輸到世界各地。

圖4.jpg

宋小明 廣州港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據廣州港集團副總經理宋小明介紹,南沙國際冷鏈項目作為廣州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的重要依託,廣州港股份規劃投資35億元,總庫容46萬噸,定位建設成為臨港分配樞紐型冷庫功能的綜合性冷鏈物流基地,致力打造「一平台三中心」,公共服務平台、冷鏈物流服務中心、凍品交易中心、凍品分撥中心,為客戶提供查驗儲存、保稅、冷箱堆存、集中消殺、分撥配送、供應鏈及其他配套增值業務等一站式服務。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已建成3座冷庫、1個冷藏箱堆場和1棟配套展示樓,總投資19.6億元,總建設用地15.3萬平米,總建築面積30.5萬平米,總庫容22.7萬噸,是亞洲港口最大規模單體冷庫。項目一期於2022年5月20日順利投產運營。

宋小明表示,已經投產的一期冷庫可以同時接納162輛集裝箱車的裝載和卸貨,按照每個集裝箱轉載卸貨最多5小時計算,每天可以處理超過500個集裝箱冷鏈貨物。「海關目前對水果的查驗籌建比例是30%。也就是說,70%的國外水果運抵南沙港後,只需要2個小時就能到江南水果批發市場。剩下的30%也能在冷庫里進行查驗和存放,南沙作為水果大港再添新優勢。」宋小明如此表示。

軟件環境:南沙打造進口冷鏈商品通關綠色通道

除了硬件設施升級,南沙的冷鏈物流軟件也迎來更新!南沙海關副關長譚強在活動上介紹南沙海關支持進出口冷鏈產業便利化措施。

圖5.jpg

南沙海關副關長譚強。

譚強表示,南沙國際冷鏈項目已通過海關進境水果、植物種苗指定監管場地驗收,進境肉類指定監管場地驗收工作正加快推進,預計將於近期獲得相關資質。南沙海關已於10月25日正式啟動南沙國際冷鏈中心查驗作業,並採取積極措施支持該項目發展。譚強在介紹海關支持進出口冷鏈產業便利化措施時表示,南沙已經打造了進口冷鏈商品通關綠色通道,如對進出口鮮活易腐的水果實行優先查檢和「5+2」預約查檢,推廣「提前申報」「兩段准入」等措施,深化智能審圖應用,提升冷鏈商品通關時效,落實RCEP協定的生鮮易腐爛產品正常情況下抵港後「6小時內放行」等,幫助企業靈活安排生產計劃、及時通關。另外,在優化冷鏈商品證書審核機制和暢通疑難問題關企溝通渠道上,海關也出台相應辦法確保快速解決企業冷鏈進出口遇到的實際問題。數據顯示,上半年,經南沙口岸進口冷鏈商品175.5億元,同比增長近8成,增幅全國第一。(記者 頼小青 通訊員 羅瑞嫻 王子晴)

頂圖:廣州南沙國際物流中心南區冷鏈項目。黎其駿拍攝

 

責任編輯:嚴燕紅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再獲確認

國際結算銀行周四(27日)公布每三年一度的外匯與衍生工具市場成交額調查結果,再次確認香港作為主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繼續是全球第四大的外匯市場、第三大場外利率衍生工具市場及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

外匯及衍生工具市場仍錄增長

金管局表示,調查結果是根據今年4月的成交數據編製,當時香港正處於第五波新冠疫情。儘管疫情對經濟活動造成打擊,與三年前相比,香港的外匯及衍生工具市場活動仍錄得顯著增長。

香港外匯交易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由2019年4月的6321億美元,增長9.8%至今年4月的6944億美元。增長主要由即期交易(+20.1%或225億美元)及貨幣掉期交易(+97.2%至211億美元)的增加所帶動。外匯掉期合約繼續是交投最活躍的工具,佔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的61%(4239億美元),相比2019年4月的66%(4172億美元)。

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市場

香港繼續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外匯及場外利率衍生工具市場。人民幣外匯交易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由2019年4月的1076億美元,增長77.7%至今年4月的1912億美元。人民幣場外利率衍生工具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額亦由2019年4月的127億美元,增長15.5%至今年4月的147億美元。

場外利率衍生工具方面,香港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由2019年4月的4359億美元,下降26.3%至今年4月的3211億美元。

 

責任編輯:趙桐曲
資料來源:  香港商報

香港: 稅務修例本月28日刊憲 政府優化及鞏固稅制打擊跨境避稅活動

  《2022年稅務(修訂)(指明外地收入徵稅)條例草案》(《條例草案》)將於10月28日刊憲,並於11月2日提交立法會。

香港的稅制透過《條例草案》將得以優化和鞏固,更有力打擊因雙重不徵稅而帶來的跨境避稅活動。政府亦就《條例草案》相應地制定一系列相關措施,以減輕企業的合規負擔,紓減可能出現的雙重徵稅,提升稅務明確性和維持香港的稅務競爭力。

    如在港有實質經濟業務 豁免徵指明外地被動收入稅

《條例草案》引入新的外地收入豁免徵稅機制。在新機制下,相關的跨國企業實體如符合下述若干豁免條件,其在香港收取的指明外地被動收入,即利息、股息、處置股份或股權權益的收益(處置收益)和知識產權收入可獲豁免徵稅。

《條例草案》維持香港的地域來源徵稅原則,而新機制不會對利潤來源地的判斷構成影響。在新機制下,納稅人如在香港有實質經濟業務,它們仍可就其在香港收取的指明外地被動收入獲豁免徵稅。

政府發言人表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一直以在國際稅務方面成為負責任和合作的參與者而感到自豪。《條例草案》與國際稅務標準一致,即企業納稅人如要在某個稅務管轄區享有稅務優惠待遇,就必須在該稅務管轄區有實質經濟業務。《條例草案》亦防止空殼公司透過雙重不徵稅以獲取稅務利益。

鑑於香港現時沒有制定足夠實質業務要求和妥善的反濫用規則,而不就外地被動收入徵稅,歐盟自2021年10月把香港列入觀察名單,並要求香港作出承諾,在2022年12月31日前修訂外地收入豁免徵稅機制,而經修訂的機制須於2023年1月1日起生效。為免香港被歐盟列入不合作稅務管轄區的黑名單,香港於2021年10月公開承諾在2022年年底前修訂稅務法例,以期在2023年1月起實施新的外地收入豁免徵稅機制。

發言人說,《條例草案》是按照歐盟行為守則小組(商業稅務)(行為守則小組)在2022年6月確認的立法組成部分擬定的,並已充分考慮歐盟公布的《外地收入豁免徵稅機制的指引》,以及行為守則小組傳達的規範。

自2022年6月中旬,政府就立法建議進行廣泛諮詢,對象包括稅務專業人士、本地和外國商會、業界和專業團體,以及金融服務業代表。發言人指,持份者普遍認同有需要進行立法修訂,並對政府在減輕合規負擔、確保稅務明確性,和維持香港競爭力方面的積極行動表示歡迎。

    新稅制防止空殼公司濫用本港稅務安排

新的外地收入豁免徵稅機制將制定經濟實質要求,以防止空殼公司可能濫用香港的稅務安排,以實現就外地被動收入的雙重不徵稅情況。

只有在香港經營某行業、專業或業務的跨國企業實體才須依循新的外地收入豁免徵稅機制。個人及本地公司不受影響。

受惠於現時稅務優惠措施的納稅人一般不會納入新的外地收入豁免徵稅機制的涵蓋範圍。在機制下,受監管財務實體得自其經營受規管業務而產生的外地利息、股息和處置收益亦無須課稅。

根據新機制,跨國企業實體如欲就外地利息、股息和處置收益申請稅務豁免,須符合經濟實質要求,即在香港聘用足夠數目的合資格僱員和招致足夠的營運開支。屬純股權持有公司的跨國企業實體所須符合的經濟實質要求可獲放寬,只包括持有和管理股權參與,以及遵從香港公司法的存檔規定。

至於外地知識產權收入,納稅人須遵從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就知識產權所設的稅務優惠機制所公布的關聯規定。根據該規定,稅務豁免將與歸屬於合資格知識產權資產的合資格研究及開發(研發)開支密切相關。

持股免稅機制

為紓減出現可能的雙重課稅,政府將會推出一系列優化和紓減措施,包括在經濟實質要求以外,另設持股免稅機制(註),讓收取外地股息和處置收益的納稅人可申請稅務豁免;為在香港以外地區就指明外地收入繳付稅款(包括在沒有與香港簽訂稅收協定的稅務管轄區已繳付稅款)的納稅人,提供稅收抵免。

此外,為減輕合規負擔和提高稅務明確性,政府將採取以下四方面的友善營商措施,包括採用簡易申報程序,要求納稅人在報稅表上只提供必要和基本的資料及聲明,以證明已符合經濟實質要求,從而減輕合規負擔;稅務局就納稅人是否符合經濟實質要求作出事先裁定,有效期最長為5年,以提高稅務明確性;《條例草案》刊憲後,稅務局便會把行政指引和示例上載至稅務局的網頁,以協助納稅人確定其稅務負擔,並提高稅務透明度;稅務局的專責小組向納稅人提供技術支援和回應查詢,以協助合規。

為協助受影響的納稅人在《條例草案》刊憲後,隨即為新機制的推行作好準備,它們可以就是否符合經濟實質要求申請「局長的意見」,作為《條例草案》刊憲後的過渡措施。它們亦可參閱稅務局網頁發布的具體指引,以便更有效斷定稅務責任。

    外地收入豁免徵稅制將維持本港競爭力

外地收入豁免徵稅機制將維持香港的競爭力。特點包括︰只針對四類外地被動收入,外地主動收入不在涵蓋範圍內;只涵蓋跨國企業實體,本地獨立公司和純本地集團不納入機制涵蓋的範圍;如能滿足經濟實質要求(適用於外地利息、股息和處置收益),或遵從關聯規定(適用於知識產權收入),外地收入可獲豁免徵稅,而無需考慮該收入是否須在外地課稅;讓收取外地股息和處置收益的跨國企業實體,通過持股免稅機制,獲得額外申請稅務豁免的途徑,從而減輕它們的稅務負擔;以及容許納稅人就外地股息及其相關的基礎利潤已在外地繳付的稅款,採用友善營商的「透視計算法」申請稅收抵免,進一步減低雙重課稅的可能性,從而減低受涵蓋納稅人的稅務負擔。

政府會繼續探討如何進一步增強香港稅制的競爭力,包括研究為源自香港的知識產權收入提供稅務優惠機制,以鼓勵更多研發活動在香港進行,以及為有關處置股份或股權權益的在岸交易制定合適措施,以提高稅務明確性。

發言人表示,《條例草案》一旦獲得立法會通過,我們會要求歐盟把香港從觀察名中單剔除。

(註︰持股免稅的條件是納稅人須是香港居民人士(或是在香港設有常設機構的非香港居民人士),並在緊接累算有關股息或處置收益前至少12個月持有獲投資公司不少於5%的股份或股權權益。)

 

責任編輯:蔣璐
資料來源:  香港商報

海南及深圳分別在港發行不超過50億元離岸人民幣債券 港府表示歡迎

 海南省政府和深圳市政府今日(24日)分別宣布將在香港發行離岸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並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

海南省將於本月發行不超過50億元離岸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發行期限為2年期、3年期和5年期,其中2年期屬藍色債券,募集資金主要用於海洋經濟及海洋保護項目;3年期和5年期債券屬可持續發展債券。

深圳市將發行不超過50億元離岸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發行期限為2年期、3年期及5年期。3年期及5年期債券屬綠色債券和藍色債券。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特區政府歡迎海南省和深圳市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海南是首個內地省政府使用香港的融資平台和專業服務發行債券,而深圳是繼去年後再次在港發行債券,兩者都充分展示香港是發行人民幣債務產品的首選平台,貫徹中央政府對香港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支持。體現「十四五」規劃支持香港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進一步豐富香港市場的人民幣金融產品,增強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的活力,同時促進人民幣國際化。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說,歡迎海南省和深圳市透過香港的融資平台發行人民幣債券,吸引國際資金助力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此舉進一步擴大和深化香港的人民幣債務市場,充分發揮香港作為國際投資者配置資產的重要平台、國際資金進入內地的獨特橋樑角色。根據自2022年3月起實施的《豁免利得稅(深圳市人民政府債務票據)令》(第112DP章),深圳市在香港發行的債務票據所支付的利息和獲得的利潤將獲豁免徵收其利得稅。特區政府會修訂法例擴大以上稅務優惠的涵蓋範圍至海南省及其他內地省市人民政府在港發行的債務票據。

 

責任編輯:蔣璐
資料來源:  香港商報

構建現代貨運物流體系 粵港澳物流園在珠海開建

 經濟發展,離不開條條交通動脈,有賴於密密的物流循環。9月13日,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粵港澳物流園項目在珠海洪灣紅聯二路動工,一座全國獨具特色緊鄰雙一線公路口岸的物流園將在此拔地而起,預計2024年年初實現全面運營。它的建設投用,將加快大橋經濟區建設,讓珠海承接港澳物流、供應鏈服務等現代服務業,以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橋,帶動深化珠澳港合作。

將建設珠海首批一體化雙層坡道高標倉

粵港澳物流園項目臨近洪灣互通立交,向東藉助港珠澳大橋連接線1小時內直達香港;南連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與澳門緊密聯動;向西藉助即將建成的金海公路大橋、黃茅海跨海通道構建與珠海機場、珠海港、珠海西站的高效運輸通道,並輻射粵西;向北通過廣珠西線與珠江西岸各市緊密連接,以基礎設施聯通,形成區域協同發展優勢。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支持橫琴與珠海保稅區、洪灣片區聯動發展,建設粵港澳物流園。構建現代貨運物流體系,加快發展鐵水、公鐵、空鐵、江河海聯運和「一單制」聯運服務。《中共廣東省委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支持珠海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化經濟特區的意見》也將「加快大橋經濟區建設,承接港澳物流、供應鏈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納入其中。

珠海交通集團下屬珠海市匯暢交通投資有限公司是粵港澳物流園的投資建設單位。據該公司董事長閆卓瑾介紹,物流園獨特的區位優勢加上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將實現「海陸空」全方位聯動。主要優勢包括倉運配一體化,自建車隊,為企業提供倉儲、裝卸、理貨、報關、運輸、配送全流程服務;結合企業業態需要,在硬件、軟件上提供定製化服務;自建裝卸隊伍,全天候24小時運營;以數據中台串聯倉庫管理系統、物流運輸系統、海關系統,全方位為入駐企業提供智能物流服務;通過自主投資建設運營、配套橋底停車空間等手段,從源頭控制成本,僅倉儲成本一項預計僅為香港的五分之一。這裏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物流成本窪地,同時優越的區位又讓它具備明顯的時效優勢。

記者了解到,粵港澳物流園主要建築包括綜合大樓、3棟一體化雙層坡道高標倉、1個單體雙層高標倉及海關配套查驗設施設備。物流園建設的珠海首批一體化雙層坡道高標倉可作為跨境電商、電子元配件等航空貨物的集拼作業倉庫,並通過信息化手段,將園區與港珠澳大橋口岸聯動,實現園區查驗、港珠澳大橋快速放行。後續,物流園還計劃通過推動航空打板試點基地落地,將集拼配艙前置到物流園,提升倉運配一體化運營效率。航空打板是指將空運貨物按照一定的規格集中裝到航空載貨器上,之後再統一裝進飛機貨倉里,以達到速裝速卸、提高航班載運率的目的。物流園二期計劃在園區內疊加海關創新通關政策,進一步發揮港珠澳大橋口岸與粵港澳物流園一加一大於二的聯動效益。

物流園將構建「1+5+N」模式

粵港澳物流園將打造成為集物流控制、供應鏈金融、信息諮詢、專業服務於一體的全球供應鏈服務中心。其中包含出口監管倉、保稅倉、海關監管作業場所的一期,預計2023年一季度實現初期運營;二期建成後,物流園預計2024年年初實現全面運營。除了具有時效和成本優勢外,物流園着力構建1個中心倉、連接5條幹線通道、輻射N個衛星倉的「1+5+N」模式,將推動珠海實現外貿倍增、產業聚集效應。

藉助物流園臨近港珠澳三地機場幾何中心的區位和便捷的基礎設施,將實現物流園直通香港國際機場、香港國際貨櫃碼頭、澳門國際機場、珠海機場、珠海西站等5條幹線通道,通過海陸空鐵多式聯運、一體化通關等便利化手段,大力發展國際中轉集拼、國際採購、跨國分撥、跨境電商、展示交易、交付結算等高附加值服務業態。

物流園的動工受到業界高度關注。記者從業內人士了解到,以往珠江西岸的貨物往往藉助水運等形式,從珠江東岸的港口發往全球,而粵港澳物流園擁有時效和成本優勢,通過在珠海形成一套聚焦航空物流產品、貿易服務、金融服務的商業運營模式,促使產業聚集,將珠海打造成為珠江西岸物流樞紐城市。據閆卓瑾介紹,粵港澳物流園在建設期就已經啟動了招商工作,希望將行業內知名的貨運公司引入到物流園的平台上。

珠海物流與採購商會會長唐炯表示,希望珠海交通集團能高質量完成粵港澳物流園的建設,讓其盡快投入運營,成為深化珠澳港合作的載體,讓珠海能成為珠江西岸物流樞紐城市。香港物流商會主席鍾鴻興認為,粵港澳物流園的動工在行業內是一件大事,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橋將讓人流、物流、信息流更充分地流動,意味着有更多機遇,香港業界對物流園的建設發展十分期待。近鐵國際物流(深圳)有限公司珠海分公司副總經理周丹認為,物流園享有絕佳的區位優勢,這一點非常吸引電子產品、生鮮貨物等對交付時效要求較高的相關行業企業,同時也能夠提升珠江西岸的物流水平。希望物流園能更好發揮出集約優勢,讓更多企業受惠於優質物流資源。

頂圖圖說:粵港澳物流園項目效果圖。 珠海交通集團供圖

 

責任編輯:朱劍明
資料來源:  香港商報

2022中國企業500強發布 規模增長快於美國500強

9月6日,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發布「2022中國企業500強」榜單。2022中國企業500強營業收入總額首次突破百萬億元大關。有12家企業營業收入超過了1萬億元。中國企業500強規模增長快於美國500強,規模總額已經與美國500強基本相當。

營收總額首次突破百萬億元

2022中國企業500強營業收入實現較高速度增長,營業收入總額達到102.48萬億元,首次突破百萬億元大關,比上年500強增加了12.65萬億元,增長14.08%;資產總額為372.53萬億元,比上年500強增加了28.95萬億元,增長8.43%。

入圍門檻連續20年提高,2022中國企業500強入圍門檻已經提升至446.25億元,比上年提高了53.89億元,增長為13.74%。這是中國企業500強自發布以來入圍門檻絕對值提高最多的一年。

萬億級企業首次突破10家

2022中國企業500強中,營業收入超過1000億元的企業數量增至244家,佔比接近50%,淨增22家。

有12家企業營業收入超過了1萬億元,國家電網、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建築、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平安、中國農業銀行8家原萬億級企業外,中國中化、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國人壽4家企業成為萬億級企業新成員。

這些企業最賺錢

2022中國企業500強共實現歸屬母公司的淨利潤4.46萬億元,比上年500強增長9.63%;收入利潤率為4.36%,比上年500強下降了0.17個百分點;資產利潤率為1.20%,比上年500強提高了0.02個百分點;淨資產利潤率為9.03%,比上年500強提高了0.06個百分點。

淨利潤前10名為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騰訊、中國銀行、招商銀行、華為、中國平安、中國移動、交通銀行。

研發強度創下新高

企業創新投入持續增長。2022中國企業500強共投入研發費用1.45萬億元,與上年500強相比,增加了1408.20億元,增長了10.78%;佔2021年全社會研發投入的51.95%,大企業創新地位不斷凸顯。

研發強度提升至1.81%,迎來五連升並創下新高。其中高端裝備製造業在研發投入上持續保持領先,通信設備製造業的平均研發強度為14.16%,航空航天業的平均研發強度為14.08%;半導體、集成電路及面板製造業的平均研發強度為7.02%。

專利數量持續增加。2022中國企業500強共持有各類有效專利166.80萬件,比上年500強增加21.94萬件;其中有效發明專利67.29萬件,比上年500強增加7.83萬件。發明專利數量佔比為40.34%。

住宅地產業受衝擊最大

中國企業500強的行業結構,在疫後經濟復蘇中持續調整。2022中國企業500強中,黑色冶金、石化及煉焦分別增加6家和4家,工業機械及設備製造業、動力和儲能電池業、多元化投資業均增加3家,化學原料及化學品製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業分別增加2家。生產性服務業整體復蘇較好,公路運輸、物流及供應鏈、綜合商貿分別增加2家。

部分行業依然承受較大發展壓力。住宅地產業受衝擊最大,入圍企業數量48家,相比上年減少8家,連續兩年較大幅度減少;淨利潤加快下滑,增速為-13.34%,連續第二年負增長,也是淨利潤增速連續第四年大幅下降。部分零售領域也受到較大影響,汽車摩托車零售業、家電及電子產品零售業均淨減少3家。

規模增長快於美國500強

中國企業500強規模增長快於美國500強,規模總額已經與美國500強基本相當。2022中國企業500強的營業收入總規模相當於美國500強的97.74%;資產總額相當於美國500強的106.46%,已連續兩年超過美國500強。

入圍世界500強的內地企業數量增至133家,居於第一位。營業收入方面,中國內地企業有16家排名全球行業首位,12家排名全球行業第二位,14家排名全球行業第三位。位居全球行業前三的中國內地企業為42家,位居全球行業前五的中國內地企業為58家。

中國企聯黨委書記、常務副會長兼理事長朱宏任指出,中國500強企業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着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在做強做優做大等方面取得新的成績,展現出新的氣象,入圍門檻大幅提升,經營規模邁上新台階,製造業企業快速發展,創新驅動發展繼續增強,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進一步鞏固。

朱宏任表示,儘管我國企業發展已經取得重大成就,有不少企業規模已經進入世界前列,但是以世界一流、國際競爭力的綜合性標準來衡量,我國真正能夠引領全球科技和產業發展的一流企業還不夠多,綜合競爭力不強的問題仍較為突出;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既為我國企業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也對我國企業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紮實推進一流企業建設,建設強大企業群體,需要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

 

責任編輯:朱劍明
資料來源:  香港商報

穗南沙港澳居民個稅惠策將出台 超過港澳稅負的部分予以免徵

近日,廣州市南沙區財稅部門聯合起草編制了《2022年度廣州市南沙區港澳居民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申報指南(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2022年申報指南(徵求意見稿)》)。明年起,在南沙工作的港澳居民(包括永久性居民和非永久性居民)將可以按照最新規定辦理享受2022年度廣州市南沙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

記者了解到,《2022年申報指南(徵求意見稿)》適用於享受廣州南沙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的港澳居民,指南包括了辦理時間、適用對象、辦理所需資料、辦理程序、諮詢渠道等內容。

在南沙工作的港澳居民皆可申報

不久前出台的《南沙方案》明確了對在廣州南沙工作的港澳居民,其個稅稅負超過港澳稅負的部分予以免徵。享受優惠政策的項目包括綜合所得(包括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四項所得)、經營所得以及經地方政府認定的人才補貼性所得。

記者看到,為了以更大範圍的優惠吸引港澳居民到南沙創業就業,《2022年申報指南(徵求意見稿)》中,適用對象為在南沙區工作、取得來源於南沙所得的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符合條件的港澳居民可在辦理個人所得稅年度彙算清繳時享受優惠政策。

港澳居民如需進行申報,可採用自行辦理或委託辦理方式進行辦理。港澳居民僅需依照稅務機關指定的渠道(方式)測算香港、澳門稅負,再通過自然人電子稅務局、 V-Tax平台或國家稅務總局廣州市南沙區稅務局辦稅服務廳等線上、線下平台,或郵寄渠道提供誠信條件的承諾書、港澳居民身份證明、在南沙工作的證明、內地銀行賬戶信息、扣除項目和免稅項目材料等相關資料。若是通過任職受僱單位代為辦理,或委託涉稅專業服務機構或其他單位及個人辦理的,則需要額外提供一份授權委託書。

優化征管服務確保政策直達快享

南沙區財稅部門將在兼顧申報簡便和貼近還原港澳稅負原則下,不斷提高稅收征管服務水平。據了解,財稅部門將提供測算港澳稅負的服務,方便港澳居民線上快捷測算港澳稅負,並將按年度調整完善申報指南,以確保港澳居民切實享受優惠。(記者 頼小青 通訊員 覃露 翁奕華)

頂圖:廣州南沙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參與大灣區建設取得階段性顯著成效。圖為蕉門河中心區。

 

責任編輯:萬思琪
資料來源:  香港商報

http://www.hkcd.com/hkcdweb/content/2022/09/02/content_1361699.html


【領事專訪】有片|以色列駐港總領事藍天銘談「融通大灣區」 冀灣區合力提供一站式服務

2022-08-26 08:06:07原創

以色列駐港總領事藍天銘(Amir Lati)最近接受香港商報專訪時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對全球商界是極為重要的市場,惟以色列商界對大灣區市場監管和法例等營商環境並不熟悉,不少具有強大市場競爭力的以色列企業尚未打入大灣區市場。由此,他期望粵港澳大灣區各地政府共同合力設立一個針對外資和外企的一站式服務中心,提供法律和營商流程諮詢、機遇與產業配對或對接等服務,以加強以色列和大灣區企業的相互投資。藍天銘曾在以色列駐中國不同城市領事館工作過9年之久。今次,他以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與商報記者暢談他擔任駐港總領事任內的 「工作大計」。

 盼以科技透過香港走向內地

今年是中國與以色列建交30周年,雙方一直以來優勢互補、關係密切,中國包括香港特區在內,也已成為以色列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作為以色列第二大投資來源國,中國企業正在積極打開以色列市場;與此同時,以色列企業也渴望借助中國市場優勢發展和壯大。然而,由於文化差異等因素,雙方在合作上仍面臨不少挑戰。

藍天銘指,香港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優勢,尤其是透過香港,進入中國內地市場以至東南亞市場將會容易得多。他認為,如果說香港是內地和世界的橋樑,那麼以色列駐港總領事館就是以色列和香港兩地間的一座橋樑,其中一個主要任務就是向香港,以及透過香港向內地介紹以色列的先進科技。

作為坐擁11座城市、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銳意發展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並成為中國未來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藍天銘坦言,粵港澳大灣區的人口、經濟總量和發展潛力,對全球商界是很重要的大市場;大灣區內所有城市聯合在一起,肯定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很多的商業機會。

DSC_9319.JPG

藍天銘(中)以流利的普通話表示,以色列有很多先進技術是香港所需,期待雙方加強合作共創雙贏。 記者 蔡啟文攝

 以企業希望抓住大灣區機遇

「不過,以色列商界和資本對大灣區合作、銷售、投資等的規則了解不深,例如營商法律和規例、內地企業需要的技術等等,都了解得不夠深入,不少以色列企業可能想要把握大灣區機遇,卻又無從入手。」藍天銘說, 「我有一個想法,希望大灣區有一個特別的一站式的辦事處可以告訴我們:如果要想進入大灣區應該怎麼做,比如當地的要求和標準,應該如何註冊公司,從頭到尾告訴資金和企業如何操作。正如在金融方面、商業發展方面等等,有一個顧問幫助。」

他續說: 「粵港澳大灣區有很多的機會,但我在以色列怎麼知道有這個機會?有廣告?有網絡?有招標?領事館得不到這些消息。但是,如果有一個一站式服務辦事處提供信息,提供法律、稅務、財務、企業發展機會等各方面的資訊,我們就會知道!」

藍天銘強調,有關建議其實是互惠互利,讓外來企業為大灣區經濟提供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技術、服務和支援等,有助於強化大灣區的經濟發展。

 香港獨具「一國兩制」優勢

另外,藍天銘特別提到,香港回歸中國 25 年了,一直在 「一國兩制」下運作,回歸後也一直是全球性的重要經濟體,包括是世界金融中心、經貿中心,又是不同創意的大熔爐,擁有強大兼獨立的法治體系等,這些元素組成了現在的香港。他說: 「以色列希望香港保持在 『一國兩制』機制下平穩運行。」

期與港加強科技合作共創雙贏

談及以色列與香港特區的科技合作,藍天銘表示,以色列企業在金融科技、大健康、環境科技、智能製造等方面的技術領先於世界,而且也是香港所需。他期待,雙方加強在上述領域的合作交流,共創雙贏。上個月底,藍天銘與香港特首李家超、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會面,特別討論了以色列與香港雙方在醫療、學術、科技上的進一步交流。

 潛在合作領域「很多元化」

藍天銘強調,以色列與香港的潛在合作領域很多元化。如在大健康方面,以色列企業的技術很成熟,在歐美等地的銷售量很高,消費者對以色列企業的產品也很有信心。

金融科技合作方面,他指,很多世界最知名銀行和保險公司的區域總部設在香港,而科技創新是以色列企業的強項,因此其任內的一個目標,就是將以色列最新的金融科技技術介紹給這些在香港的大銀行,讓以色列企業與金融機構開展對話和磋商。

藍天銘提到一家獲投資者看好的以色列初創企業,是軟件定義 NVMe 數據平台 Lightbits,自 2016年成立以來籌集到逾1億美元資金,包括於今年6月籌集到4200萬美元的追加資本。這家公司的投資者就包括盈科拓展創辦人、主席兼行政總裁李澤楷。

他又介紹,今年 6 月另一家以色列企業 VayyarImaging 獲得 1.08 億美元 E 系列資金。Vayyar 已與內地海爾集團屬下孵化器海創匯簽署協議,利用Vayyar的長者護理技術,參與到中國內地規模達4萬億元人民幣的長者市場中來。

 「創業之國」聯手東方之珠

藍天銘又指,海洋是全人類的巨大寶藏,與東方之珠香港一樣,以色列及沿海城市如特拉維夫、海法和埃拉特等,都非常重視海洋經濟發展。早在今年6月,藍天銘參加了在香港科技大學舉行的藍色海洋經濟論壇,介紹以色列的海洋產業,如水產養殖、污水處理、海水化淡等等。

他還提到,以色列是一個 「創業之國」,年輕一代富有創業家的精神。港大經管學院在以色列成立了創業及創新研究中心,院長蔡洪濱教授率領的40多人代表團,曾於本月初去到特拉維夫主持研究中心的開幕儀式。研究中心由港大經管學院的以色列教授Roni Michaely負責成立,目的就是幫助打破以色列和香港之間的地域隔閡,促進兩地的學生、學者、企業家和商界領袖進行知識交流。

本港創新科技署和以色列創新局,根據雙邊框架於2015年12月聯合推行 「香港與以色列研發合作計劃」。該計劃旨在鼓勵兩地合作進行產業研發和發展科技,兩地公司可向所屬政府就合作進行的研發項目申請資助,藉以開發產品或工序,以促進面向全球市場的商品化工作。參與的香港公司可與一間或以上的以色列公司合作,透過 「創新及科技基金」下的 「企業支援計劃」就計劃提交建議書,今年截止申請日期為9月19日。

 

港「3+4」檢疫 方向正面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已持續逾兩年半,市民和商界都期待本港可以早日對外免隔離通關。對此,藍天銘表示,港府推出的最新「3+4」防疫檢疫措施其實「十分正面」,期望日後的有關安排會更加開放,這將有助於以色列與香港特區之間的各種經貿往來和交流。

正如藍天銘所言,新冠疫情是人類共同的敵人和挑戰,全球都希望新冠早日遠離。他表示,看到新冠防疫檢疫機制影響商界,總領事館人員觀察到香港有關措施對以色列商界有影響,不少事情無奈改為網上處理,毫無疑問一些原本居港的以色列僑民亦相繼離開香港,「在港以色列社群數目減少大概20%」。但他也表示,這有可能是暑假旅行或回以探親,「真實情況要等到9月才知道。」

藍天銘續指,新冠疫情對人類的負面影響,不單單是疾病感染,還帶來健康護理,精神、心理健康,以及教育、經濟、貿易等很多方方面面的問題。評估疫情的傷害要全面審視整體影響,而不單是感染數字,例如在家上課對學童的影響。他說,以色列已開始以完全開放的政策來應對疫情,「但每個地區有獨特的人口組成和高危群組,各國各地政府會以不同的措施和辦法應對」。(記者 胡茵 黃兆琦 洪嘉禧

頂圖:藍天銘期盼粵港澳大灣區城市聯合設立一站式服務站,幫助有意參與大灣區發展的外資企業。 記者 蔡啟文攝

責任編輯:楊眉
資料來源:  香港商報

Read more


東莞面向全球招商 簽約72項目引資近1100億

東莞市委書記肖亞非在推介過程中向優質企業、優秀人才發出呼籲:我們「有空間」,大家「進莞來」。

肖亞非表示,去年東莞歷史性地突破萬億GDP大關,成為全國第十五個擁有萬億GDP、千萬人口的「雙萬」之城。進入萬億新賽道的東莞,又迎來大灣區「黃金內灣」的新機遇,正加速推動新一輪大發展。東莞是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發展的主軸,擁有廣闊的機遇空間、充足的產業空間、靈活的政策空間。東莞經濟發展具有充足的動力、強勁的韌性和充沛的活力,形成了強大的先進製造體系和科技創新體系,「世界工廠」正加速蝶變,未來將聚焦「科技創新+先進製造」城市特色,全力打造大灣區「黃金內灣」的重要節點城市,打造科創製造強市。

肖亞非呼籲廣大客商前來洽談投資,與東莞共享「黃金內灣」新商機。東莞將大力弘揚安商、穩商、富商的優良傳統,為廣大投資者提供「定製化」綜合招商政策。

4300畝產業用地「掛榜招商」

土地是項目的空間載體,東莞今次招商亦是早有謀劃,推出4300畝6個連片產業用地面向全球龍頭企業「掛榜招商」,誠意滿滿。

據悉,六大片區承擔着「打造東莞產業新引擎,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的使命,未來將聚焦發展新一代電子信息、新能源、高端裝備製造三大戰略性產業。其中,松山湖大朗象山片區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發中心及創新中心,與塘廈龍背嶺片區納入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基地面積擴容至29平方公里;沙田泥洲島片區和麻涌TOD片區納入新能源產業基地,基地面積擴容至12平方公里;橋頭東深公路片區、謝崗銀瓶片區則納入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基地,基地面積擴容至21平方公里,總規劃面積由原60平方公里擴容至80平方公里。

大會共簽約項目72宗,涉及投資總額近1100億元,簽約項目涵蓋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為東莞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新動能。大會期間,來自德國、韓國、巴西等與東莞締結友好城市的3位市長,以及香港民建聯主席李慧琼、香港立法會議員何君堯、畢馬威亞太區及中國主席陶匡淳、梅塞爾集團亞太區CEO黑克爾、立訊精密董事長王來春等13位嘉賓通過視頻為大會成功舉辦發來祝賀。(記者 冷運軍)

頂圖:東莞辦全球招商大會簽約72項目攬資近1100億

責任編輯:嚴燕紅
資料來源:  香港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