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稅政策再加碼 首批4000億留抵退稅專項資金已下達
3月21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確定實施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安排。22日,財政部、稅務總局隨即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大增值稅期末留抵退稅政策實施力度的公告》。2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王道樹介紹增值稅留抵退稅有關情況。
許宏才在國新辦吹風會上表示,按照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部署要求,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全年退稅減稅約2.5萬億元。其中,實行大規模退稅是主要措施,全年留抵退稅約1.5萬億元,就是2.5萬億元當中有1.5萬億元是增值稅的留抵退稅。22日發布的《公告》明確這項政策的具體措施和操作辦法,確保該退的稅款能盡快退到企業賬上。同時財政部下達了首批支持小微企業留抵退稅專項轉移支付4000億元。
許宏才介紹,在2018年以前主要處理方式是結轉下期抵扣,2019年以後對先進製造業增量留抵稅額予以全部退稅,對於其他行業設定了一定條件,滿足條件的增量留抵稅額按一定比例退稅。今年對留抵稅額提前實行大規模退稅。他表示,如果把今年的留抵退稅政策跟以往的政策作一個比較,應該有幾個特點:一是提前退付,而不是結轉下期抵扣;二是存量退稅,不是增量留抵;三是擴大範圍,擴大到所有製造業和小微企業等行業企業;四是保障實施。
2022年實施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安排具體包括,一,優先支持小微企業,加大小微企業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力度。對所有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一次性退還存量留抵稅額,並放寬增量留抵退稅條件,將增量留抵稅額退還比例由60%提高到100%。同時,在退稅進度上優先安排小微企業,對小微企業存量留抵稅額在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還。
其次是重點支持製造業等行業,全面解決製造業等行業留抵稅額問題。加大製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力度,此前,對於先進製造業按月全額退還增量留抵稅額,這次將範圍擴大到全部製造業,以及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等行業,並在今年年底前一次性退還這些行業的存量留抵稅額。
三是中央提供財力保障,確保退稅及時退付、「三保」足額保障。財政部在按現行稅制負擔50%退稅資金的基礎上,再通過安排1.2萬億元轉移支付資金支持基層落實退稅減稅降費和保就業保基本民生等。許宏才介紹,具體通過三個專項來安排,其中,對新增留抵退稅中的地方負擔部分,中央財政補助比例平均超過82%,並向中西部地區傾斜。財政部明確了專項資金分配備案、預算下達、資金調撥等管理要求,將專項資金納入直達資金範圍,實行動態監控,既確保及時足額退付留抵退稅資金,也防止專項資金閒置挪用。要求省級財政部門在分配專項資金時充分考慮各縣區實際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方案,增強縣區財力保障,兜牢兜實「三保」底線。
在許宏才看來,上述政策實施後,所有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以及製造業等六個行業的增量和存量留抵稅額問題將得到徹底解決,縣區落實新增留抵退稅和其他減稅降費的實際減收預計能夠補齊,有力保障縣區財政平穩運行。
許宏才強調,2022年大規模留抵退稅政策,是實施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的最重要內容,通過退給企業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能夠直接為企業提供現金流,促進其加快技術改造、設備更新,能夠有效提振市場主體信心、增強發展內生動力、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既能夠應對短期經濟下行壓力,又有利於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既惠企助企,又能夠推進稅收治理體系現代化。應當說,具有一舉多得的政策效應」。(記者 張麗娟)
兩部門發文再為小微企減稅
財政部、稅務總局18日發布進一步實施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對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00萬元但不超過300萬元的部分,減按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小微企業所得稅徵收減半
今年總理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對小微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100萬元至300萬元部分,再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此次是對政府工作報告的落實。經濟學家任澤平向記者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從減稅政策來看,強化了對小微企業的稅收優惠。除此之外,去年提出將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起徵點由月銷售額10萬元提高到15萬元,今年在此基礎上擴大適用範圍,對小規模納稅人階段性免徵增值稅;改進增值稅留抵退稅制度,優先安排小微企業在6月底前一次性退稅。任澤平認為,後期利好小微企業的減稅政策還會陸續有來。
助小微企業應對外部危機
在此次宣布對小微企業所得稅減半徵收之前,3月初,財政部與稅務總局宣布小微企業可在50%稅額幅度內減徵「六稅兩費」。短短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裏就連續兩次出台為小微企業減負的舉措。
之所以在短時間內連續出台減負措施,工銀國際研究部主管程實認為,是因為俄烏衝突對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帶來極大擾動,外需的不確定性加大,使得小微企業面臨較大外部挑戰,同時內部又面臨消費復蘇乏力的挑戰。
一位不願署名的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今年除了疫情比去年緊張外,外圍不確定因素也比去年增多,比如烏克蘭局勢和美聯儲加息等,近來部分中小微企業持續面臨較大的經營困境,盈利狀況不佳,不少中小型製造企業面臨破產危機,還有一些外貿企業訂單大幅減少, 面臨更為複雜的競爭環境,也需要國家出手。
程實表示,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留抵退稅約1.5萬億元,退稅資金全部直達企業。2021年中國財政存款處於超5萬億元高位,加上特定金融機構和尅機構上繳近年結存利潤,可在財政資金直達機制下,進一步加大直達機制的資金規模,落實好1.5萬億元留抵退稅政策,改善企業現金流,幫助中小微困難企業渡過難關。(記者 童越)
2022胡潤全球富豪榜:中國以1133位十億美金企業家蟬聯第一
胡潤研究院發布《2022胡潤全球富豪榜》。全球十億美金企業家人數再創歷史新高。全球新增153位十億美金企業家,相當於每周三位,總數達到3381人。中國以1133位十億美金企業家蟬聯第一,比去年增加75人,其次是美國716位,增加了20人。中國和美國佔世界的55%。印度排名第三,有215位,增加了38人。英國超過德國,以150位排名第四。
胡潤先生解讀2022年全球富豪排行榜。
據榜單發現,337人落榜,中國最多,160人,其次是美國32人,俄羅斯13人。俄羅斯減少13位十億美金企業家,至72位,在所有國家中減少最多,排名下降一位至第八。
490位新面孔,中國以235位領先,其次是美國和印度,分別有63位和51位。深圳增加8人至113人,超過紐約,成為全球十億美金企業家的第三大居住城市。前三名城市都在中國:北京(144人)、上海(121人)和深圳。
特斯拉50歲的埃隆·馬斯克以1.29萬億元人民幣連續第二年成為世界首富,比去年增長了4%。亞馬遜的傑夫·貝佐斯以1.19萬億元位居第二,比去年下降了1%。LVMH的伯納德·阿諾特增加了2000多億元,以9650億元位居第三。印度兩位能源大王超過去年亞洲首富鍾睒睒:瑞來斯公司的穆克什·安巴尼增加了1000多億元,以6500億元位居第九;阿達尼集團的高塔姆·阿達尼增加了3000多億元,以5100億元排名上升36位至第12位。
比爾·蓋茨財富增長了13%,以7800億元保持第四。梅琳達·弗倫奇·蓋茨以700億元位列前300名。
10人財富超過1000億美元,比去年多了一倍,而五年前一個都沒有。
胡潤全球富豪榜所在國家和城市的榜單揭曉。
農夫山泉68歲的鍾睒睒財富雖然下降了近1000億元,但仍以4550億元蟬聯中國首富。字節跳動39歲的張一鳴從去年的中國第五上升至第二,但他的財富保持不變,為3400億元。寧德時代(525.150, 22.05, 4.38%)54歲的曾毓群從去年的中國第11上升至第三,財富增長了1000多億元,達到3350億元。
去年第二的馬化騰財富減少了1500億元,以3300億元位列中國第四。去年第三的黃崢財富減少了3000多億元,以1450億元排名中國第26位。去年第四的馬雲財富減少了1000多億,以2350億元位列中國第五。2015年以來,「二馬」第一次都跌出中國前三名。
寧德時代54歲的曾毓群和幣安45歲的趙長鵬進入財富增長最多的前十位企業家之列,進入「前十增長」的還包括兩位印度能源大王:阿達尼集團59歲的高塔姆·阿達尼和瑞來斯公司64歲的穆克什·安巴尼,以及谷歌48歲的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LVMH 73歲的伯納德·阿諾特、微軟65歲的史蒂夫·鮑爾默和愛馬仕86歲的貝特朗·皮埃奇等。其他增長較快的企業家還包括黑石74歲的蘇世民和戴爾57歲的米高·戴爾等。
財富下降最多的前十位企業家中,9位來自中國,以拼多多42歲的黃崢為首,比去年減少了3000多億元。進入「前十下降」的唯一一位非中國人是Meta 37歲的馬克·朱克伯格,減少了近2000億元。其他下降較多的企業家還包括軟銀64歲的孫正義和耐克84歲的菲爾·奈特等。
已知5位上榜企業家最近一年捐贈超過10億美元,其中三位來自中國:美團王興、小米雷軍和安踏丁世忠,兩位來自美國:傑夫·貝佐斯的前妻麥肯齊·斯科特和世界首富埃隆·馬斯克。
50歲的埃隆·馬斯克憑藉SpaceX成為「太空首富」。過去一年還有三位企業家實現了太空之旅:英國維珍公司71歲的理查德·布蘭森、亞馬遜58歲的傑夫·貝佐斯和日本時尚電商Start Today 46歲的前澤友作。
41歲的金·卡戴珊和她的前夫44歲的美國說唱歌手坎耶·維斯特分別以125億元和90億元的財富首次上榜。(記者 胡嘯原)
http://www.hkcd.com/hkcdweb/content/2022/03/17/content_1331627.html
相關消息
大灣區組合港增加新成員 深圳海關力推「航道上的大灣區」
2021 年 3 月 31 日
投資總額123億 15項目簽約落戶佛山三龍灣南海片區
2021 年 3 月 31 日
穗南沙七大特色金融成大灣區新名片
2021 年 3 月 31 日
廣深之後 廣東為何對這3市「特事特辦」?
2021 年 3 月 29 日
廣州海關優化保稅倉庫布局加速培育特色產業集群
2021 年 3 月 26 日
製造強市再上台階 深圳工業投資規模首破「千億」大關
2021 年 3 月 26 日
[香港] 余偉文:金管局正與人行及多國央行推進數碼貨币跨境網絡
2021 年 3 月 26 日
各項經濟數據全面增長!穗番禺區經濟運行實現良好開局
2021 年 3 月 25 日
港交所將檢視容許未有盈利科技公司在港主板上市
港交所(00388)旗下聯交所刊發去年的上市委員會報告, 上市委員會去年審理119份上市申請, 並對18宗覆核及29宗紀律個案進行聆訊。年內港交所就香港推行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上市機制刊發諮詢總結,並會與證監會緊密協作,新機制於今年1月1日正式實施,港交所已收到多份申請,預計香港首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將於今年3月底前上市。
港交所將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小組(TCFD)的多個主要建議納入了ESG滙報規定後,於2021年11月刊發了《氣候信息披露指引》。此外,年內於港交所上市的綠色、社會責任及可持續發展債券數目亦增加至95隻,集資額逾2800億元。
港交所於2021年7月修訂《上市規則》,擴大可作聲譽制裁的範圍,並確保可對更多個別人士作紀律處分。經修訂的《上市規則》條文加強了港交所對個別人士的失當及違反《上市規則》的行為作出追究並施加適當制裁的權力。
上市委員會主席白禮仁表示,過去一年各項措施提升了聯交所旗下市場的實力和聲譽,進一步增強競爭力。今年會檢視現行上市資格規定中, 令來自專業科技行業的申請人, 因未能通過相關資格測試, 而難以在主板上市集資的有關規定, 例如未有盈利但需要資金進行研發的公司, 同時會研究致力提升ESG標準及氣候披露, 優化首次公開招股價格發現程序效率的相關建議, 並刊發股份計劃的諮詢總結。
相關消息
廣州白雲機場獲2020年度全球機場旅客滿意度並列第一
2021 年 3 月 5 日
香港 投資推廣署鼓勵澳洲企業善用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營商優勢
2021 年 3 月 1 日
滬深交易所發布新三板掛牌公司轉板上市辦法
2021 年 2 月 27 日
深圳「灣區號」中歐班列開行半年累計貨值破10億元
2021 年 2 月 23 日
香港金融管理局及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中央銀行金融科技合作
2021 年 2 月 23 日
融合加速打造中國經濟「雙循環」重要樞紐 粵港澳大灣區呈現新格局
2021 年 2 月 22 日
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e站通」正式投入運營
2021 年 2 月 22 日
內地與港澳簽署大灣區「跨境理財通」諒解備忘錄
2021 年 2 月 18 日
2021中国GDP破110萬億 人均GDP首超世界人均水平
2月28日上午,《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發布。初步核算,2021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為1143670億元,比上年增長8.1%,兩年平均增長5.1%。年末全國人口14126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8萬人。2021年我國人均GDP達到80976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12551美元,超過世界人均GDP水平。國家統計局局長盛來運評價公報數據時表示,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我國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消費拉動GDP增長5.3個百分點
據統計局數據,2021年,第一產業增加值83086億元,比上年增長7.1%;第二產業增加值450904億元,增長8.2%;第三產業增加值609680億元,增長8.2%。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7.3%,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9.4%,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3.3%。
全年最終消費支出拉動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3個百分點,資本形成總額拉動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1個百分點,貨物和服務淨出口拉動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7個百分點。
全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80976元,比上年增長8.0%。國民總收入1133518億元,比上年增長7.9%。全員勞動生產率為146380元/人,比上年提高8.7%。
人口數據方面,年末全國人口14126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8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91425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062萬人,出生率為7.52‰;死亡人口1014萬人,死亡率為7.18‰;自然增長率為0.34‰。全國人戶分離的人口5.04億人,其中流動人口3.85億人。
全國就業人員74652萬
就業是民生之本。年末全國就業人員74652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46773萬人,佔全國就業人員比重為62.7%,比上年末上升1.1個百分點。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269萬人,比上年多增83萬人。全年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1%。年末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96%。全國農民工總量29251萬人,比上年增長2.4%。其中,外出農民工17172萬人,增長1.3%;本地農民工12079萬人,增長4.1%。
去年物價保持穩定,全年居民消費價格(CPI)比上年上漲0.9%。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上漲8.1%。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11.0%。農產品生產者價格下降2.2%。12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上漲的城市個數為53個,下降的為17個;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上漲的城市個數為43個,持平的為1個,下降的為26個。
年末國家外匯儲備32502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336億美元。全年人民幣平均匯率為1美元兌6.4515元人民幣,比上年升值6.9%。
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速成長。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8.2%,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5.1%;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2.9%,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32.4%。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中,戰略性新興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16.0%。全年高技術產業投資比上年增長17.1%。全年新能源汽車產量367.7萬輛,比上年增長152.5%;集成電路產量3594.3億塊,增長37.5%。全年網上零售額130884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14.1%。全年新登記市場主體2887萬戶,日均新登記企業2.5萬戶,年末市場主體總數達1.5億戶。
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新成效。全年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22]比上年下降2.7%。在監測的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全年空氣質量達標的城市佔64.3%,未達標的城市佔35.7%;細顆粒物(PM2.5)年平均濃度30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9.1%。3641個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中,全年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84.9%,Ⅳ類斷面比例為11.8%,Ⅴ類斷面比例為2.2%,劣Ⅴ類斷面比例為1.2%。
相關消息
大灣區組合港增加新成員 深圳海關力推「航道上的大灣區」
2021 年 3 月 31 日
投資總額123億 15項目簽約落戶佛山三龍灣南海片區
2021 年 3 月 31 日
穗南沙七大特色金融成大灣區新名片
2021 年 3 月 31 日
廣深之後 廣東為何對這3市「特事特辦」?
2021 年 3 月 29 日
廣州海關優化保稅倉庫布局加速培育特色產業集群
2021 年 3 月 26 日
製造強市再上台階 深圳工業投資規模首破「千億」大關
2021 年 3 月 26 日
[香港] 余偉文:金管局正與人行及多國央行推進數碼貨币跨境網絡
2021 年 3 月 26 日
各項經濟數據全面增長!穗番禺區經濟運行實現良好開局
2021 年 3 月 25 日
深圳「十四五」時期服務業增加值將突破2.5萬億
近日,市發改委官網發布《深圳市服務業發展「十四五」規劃》透露,到2025年,深圳服務業增加值將突破2.5萬億元,現代服務業增加值佔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77%。
服務業呈蓬勃發展良好態勢
《規劃》透露,「十三五」以來,深圳堅持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方向,推進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適應信息經濟和創新發展要求的現代服務業體系,服務業總體呈現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服務業增長快於全市經濟,正逐步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主引擎。2020年,服務業增加值達17190.4億元,「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長7.5%,高於GDP年均增速約0.4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62.1%,比2015年提升3.8個百分點。
服務業內部結構持續優化,現代服務業加速發展。2020年,全市現代服務業增加值13084.4億元,佔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76.1%,比2015年提升6.9個百分點。金融、物流、文化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約三成。「十三五」期間,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年均增速達17.9%。
《規劃》指出,到2025年,服務業增加值突破2.5萬億元,現代服務業增加值佔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77%;服務創新力顯著增強,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達200億元,「十四五」期間年均認定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30家左右;服務業對外開放水平顯著提升,集聚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主體,服務貿易進出口額達1500億美元。
服務業發展基點在創新
深圳服務業如何實現新的發展?《規劃》提出,把服務業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加快推進服務業數碼化,推動服務技術、理念、業態和模式創新,增強服務經濟發展新動能。在完善數碼化基礎設施方面,要構建覆蓋「5G+千兆光網+智慧專網+衛星網+物聯網」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體系,積極部署智能化傳感器,推動萬物互聯發展,打造鵬城智能體。
在支持企業數碼化轉型方面,降低數碼化轉型門檻,支持服務業企業「上雲用數賦智」;強化公共服務支撐,積極建設區域型、行業型、企業型數碼化轉型促進中心等公共服務平台;鼓勵各類數碼化服務平台、開源社區、第三方機構面向廣大中小微企業提供數碼化轉型所需的開發工具及公共性服務。
此外,發揮深圳創新創業優勢,提高服務業科技含量,推進創新資源向優勢企業集聚。在探索新業態新模式上,持續拓展前沿科技應用場景,促進各種形式的商業模式、產業形態創新應用,培育壯大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業態新模式;鼓勵平台經濟發展,積極發展「互聯網+服務業」,提升平台整合資源、對接供需、協同創新功能,着力解決用戶權益保護、稅收徵管等問題;支持共享經濟發展,積極發展共享醫療、共享教育等生活性共享服務,鼓勵發展共享機床、共享員工、共享倉庫等生產性共享服務,規範發展社交電商、網紅直播等新型分享經濟。
擴大服務業對內對外開放
《規劃》提出,要深入推進服務業改革,推動服務業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擴大開放。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推動重點領域開放,豐富開放內涵,加大開放力度,提高服務領域開放水平。實現公開公平的市場准入,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試點進一步放寬服務業准入限制;貫徹落實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放寬市場准入特別措施,在金融投資、醫療衛生、教育、文化、交通運輸等領域部署一批准入放開的特別事項。
加快重點領域對外開放。全面落實外商投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探索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逐步放寬和取消與跨境交付、境外消費和自然人移動等模式相關的限制性措施;放寬前沿技術領域的外商投資准入限制;推動跨境金融創新,支持在深圳依法有序設立外資控股的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
促進要素跨境流動便利化。拓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服務領域,整合相關政府部門業務流程,加快推動「單一窗口」功能由口岸通關執法向口岸物流、貿易服務等環節拓展;完善服務貿易通關管理,提升跨境電商、國際會展等與服務貿易相關的貨物和物品通關便利化,探索適應期貨保稅交割、檢測維修和融資租賃等新業態的海關監管模式;推進外籍人才簽證便利化,探索完善外籍高層次人才居留便利和緊缺人才職業清單制度。
相關消息
廣州白雲機場獲2020年度全球機場旅客滿意度並列第一
2021 年 3 月 5 日
香港 投資推廣署鼓勵澳洲企業善用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營商優勢
2021 年 3 月 1 日
滬深交易所發布新三板掛牌公司轉板上市辦法
2021 年 2 月 27 日
深圳「灣區號」中歐班列開行半年累計貨值破10億元
2021 年 2 月 23 日
香港金融管理局及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中央銀行金融科技合作
2021 年 2 月 23 日
融合加速打造中國經濟「雙循環」重要樞紐 粵港澳大灣區呈現新格局
2021 年 2 月 22 日
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e站通」正式投入運營
2021 年 2 月 22 日
內地與港澳簽署大灣區「跨境理財通」諒解備忘錄
2021 年 2 月 18 日
RCEP實施滿月 深企獲減讓關稅超千萬元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正式生效實施首月,深圳外貿企業熱情高漲,深圳海關共簽發RCEP原產地證書1076份,涉及金額2.3億元人民幣,減讓關稅約1242萬元。進口RCEP項下貨物貨值2496.52萬元,減讓關稅154.92萬元。
深圳市創貢進出口有限公司主要向日本、泰國等國出口機電產品及其配件等產品。RCEP實施首月,該公司共辦理RCEP原產地證書64份,涉及貨值1365.79萬元。「憑藉RCEP原產地證書,我們公司可以節省關稅約68.29萬元,成本進一步降低,產品競爭力進一步增強,今年業務估計會越來越好。」該公司負責人陸先生高興地說。
RCEP協定於2020年11月15日簽署,涵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以及東盟十國15個國家,是全球經貿規模最大、涵蓋人口最多、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協定。根據協定,已核准10個成員國之間86%以上的貨物貿易將實現零關稅。RCEP協定原產地證書是證明商品原產地,即貨物的生產或製造地的證明文件,是出口企業在RCEP協定成員國享受關稅減免優惠和其他優惠待遇的重要憑證。
RCEP生效後,區域內90%以上的貨物貿易最終實現零關稅,有助於深圳電子信息製造業降低關鍵零部件進口成本。另外,RCEP貿易夥伴是深圳主要工業原材料的重要進口市場,根據原產地區域累積規則,有利於外貿企業更好地使用成員國的原材料並擴大優勢產品出口。
數說稅收:十組稅費數據看2021年稅收經濟發展亮點
1月26日上午,國新辦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減稅降費促發展強信心有關情況。在減稅降費等政策支持下,去年經濟持續穩定恢復,主要指標實現了預期目標。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王道樹介紹了十組稅費數據,反映2021年落實減稅降費、激發市場活力、培育壯大稅源、促進高質量發展等稅收經濟發展亮點。(記者 林彬彬)
【責任编辑: 趙桐曲】
全球數據中心港排第六
戴德梁行最新發布的《2022年數據中心全球市場概覽》報告顯示,香港2022年成為全球排名第六數據中心,亞太地區排名第二。
戴德梁行香港董事總經理蕭亮輝表示,香港擁有多項有利數據中心產業發展的優越條件,包括有大體量在建的數據中心項目,完備可靠的網絡設施以及主要雲服務商一應俱全。香港作為全球金融和商業中心,一向有著良好的營商環境,加上稅率全球最低,對發展數據中心產業甚為有利。
就市場體量而言,上海以超過0.6吉瓦穩守全球第四大數據中心市場席位,僅次於北維吉尼亞、倫敦和東京,而北京則名列第十三。
由於亞太地區缺乏可供改造的現有基礎設施,需要全新建設,因而該地區的數據中心市場預計未來5到10年將進一步增長。放眼全球,隨着海底光纖電纜的鋪設,許多位於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市場首次得到更快速的網絡連接,有望在未來幾年實現可觀增長。全球二線市場繼續擴大,其中不少有望能達到目前一線市場的規模。
相關消息
廣州白雲機場獲2020年度全球機場旅客滿意度並列第一
2021 年 3 月 5 日
香港 投資推廣署鼓勵澳洲企業善用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營商優勢
2021 年 3 月 1 日
滬深交易所發布新三板掛牌公司轉板上市辦法
2021 年 2 月 27 日
深圳「灣區號」中歐班列開行半年累計貨值破10億元
2021 年 2 月 23 日
香港金融管理局及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中央銀行金融科技合作
2021 年 2 月 23 日
融合加速打造中國經濟「雙循環」重要樞紐 粵港澳大灣區呈現新格局
2021 年 2 月 22 日
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e站通」正式投入運營
2021 年 2 月 22 日
內地與港澳簽署大灣區「跨境理財通」諒解備忘錄
2021 年 2 月 18 日
廣東去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達3.78萬億元 大力推動跨境金融業務
去年,廣東經濟歷史性的跨境12萬億大關,金融充分發揮了對實體經濟的支撐作用。在1月25日舉行的廣東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副行長陳玉海表示,全年廣東社會融資規模增量達3.78萬億元,對實體經濟融資佔比為69.8%,有力支撐了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去年,該行還積極推動廣東金融創新,深入拓展外匯創新業務,啟動本外幣合一銀行結算賬戶體系試點,推動「跨境理財通」試點落地,提升廣東對外開放水平。
金融支持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
陳玉海通報了一系列去年廣東全年金融數據。據悉,全年廣東社會融資規模增量達3.78萬億元,年末本外幣貸款餘額22.22萬億元,比年初增加2.66萬億元,同比增長13.6%。存款餘額29.32萬億元,比年初增加2.55萬億元,同比增長9.5%。
同時,去年,廣東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貸款增速、綠色貸款等指標增速喜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貸款餘額266億元,同比增長53%;綠色貸款餘額達1.43萬億元,同比增長45.8%。
廣東基礎設施貸款也實現快速增長,增加對「穩增長」「補短板」重點建設項目資金支持。其中,2021年末,廣東基礎設施業單位貸款餘額達4.73萬億元,同比增長16.3%;廣東製造業單位貸款餘額達2.05萬億元,同比增長15.4%,其中,中長期貸款增速達35.8%;高新技術企業貸款餘額1.37萬億元,同比增長19.1%;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餘額1770億元,同比增長29.3%。
跨境理財通投資者逾2.2萬
在談到廣東金融創新時,陳玉海表示,人行廣州分行深入拓展外匯創新業務,優化外匯管理與服務,有力提升廣東貿易投融資便利度:啟動本外幣合一銀行結算賬戶體系試點,推動「跨境理財通」試點落地。
關於「跨境理財通」試點成效,人行廣州分行跨境辦處長陳威透露,截至2021年末,「跨境理財通」業務辦理資金匯劃5855筆,金額4.86億元。其中,北向通業務3802筆,金額1.96億元;南向通業務2053筆,金額2.9億元。北向通累計購買境內投資產品1.6億元,南向通累計購買港澳投資產品1.2億元,產品範圍涵蓋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產品、存款類產品、基金類產品、債券類產品等。
陳威介紹說,共有2.2萬投資者參與「跨境理財通」業務,其中北向通投資者1.4萬人,香港居民約佔三成,澳門居民約佔七成;南向通投資者0.8萬人,在大灣區內地各地市均有業務發生,超過九成來自廣州、深圳、東莞、珠海、佛山等地,業務辦理相對集中。
粵港澳大灣區三地有超過60家銀行參與試點,覆蓋了大多數的銀行機構,包括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和外資銀行等。合作方式上,以同一銀行三地分支機構內部合作為主,跨行和一對多合作也有探索開展。
人民幣連續3年成大灣區第一大跨境結算貨幣
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的新常態給廣東外貿企業帶來了挑戰,而跨境人民幣結算無疑可以幫助企業有效規避匯率風險、節省匯兌成本。據悉,2021年,廣東跨境人民幣結算量、佔比均創歷史新高,結算量達5.3萬億元,同比增長28.8%,佔同期本外幣跨境收支的比例達41.7%。其中,粵港澳大灣區跨境人民幣結算3.84萬億元,佔同期本外幣跨境收支的比例達53.1%,人民幣連續3年成為大灣區第一大跨境結算貨幣。
此外,廣東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辦理人民幣結算6149.82億元,同比增長48.5%;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成員國辦理人民幣結算5954.26億元,同比增長42.3%。人民幣結算便利化試點範圍擴大,讓改革紅利惠及更多市場主體。截至2021年末,廣東優質企業已達869家,累計辦理業務超過500億元;跨境電商等貿易新業態市場主體近九成使用人民幣進行跨境結算,無須事前逐筆提交單據審核。
9項改革拓寬南沙自貿片區企業跨境投融資渠道
南沙自貿片區作為全國首批4個試點地區之一,獲批開展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1月24日,廣東外匯局印發《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廣州南沙新區片區開展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外匯管理改革試點實施細則》。試點涵蓋9項資本項目改革措施、4項經常項目便利化措施,以及2項加強風險防控和監管能力建設的相關要求。
人行廣州分行外匯綜合處副處長李繼偉介紹,按照這一細則,南沙自貿片區企業跨境投融資渠道將進一步拓寬。例如,政策將支持中小微高新技術企業一定額度內自主借用外債,開展合格境外有限合夥人(QFLP)和合格境內有限合夥人(QDLP)試點,適度擴大對外資產轉讓的參與主體範圍和業務種類,開展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等。(記者 黃裕勇)
相關消息
廣州白雲機場獲2020年度全球機場旅客滿意度並列第一
2021 年 3 月 5 日
香港 投資推廣署鼓勵澳洲企業善用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營商優勢
2021 年 3 月 1 日
滬深交易所發布新三板掛牌公司轉板上市辦法
2021 年 2 月 27 日
深圳「灣區號」中歐班列開行半年累計貨值破10億元
2021 年 2 月 23 日
香港金融管理局及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中央銀行金融科技合作
2021 年 2 月 23 日
融合加速打造中國經濟「雙循環」重要樞紐 粵港澳大灣區呈現新格局
2021 年 2 月 22 日
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e站通」正式投入運營
2021 年 2 月 22 日
內地與港澳簽署大灣區「跨境理財通」諒解備忘錄
2021 年 2 月 18 日